眼魔的秋波 作品

第501章 先生说得是,晚辈唐突了(第2页)

这三年的困顿,哪是一家一派造成的?

分明是整个朝堂都陷在“你争我斗”的泥沼里,谁也不肯真正抬头看看边疆的烽火。

“袁公,晚辈不敢强求。”

李国助轻声道,

“只是想起您诗中‘秉钺来渤海,三载始一逢’,这三年您在登莱的心血,晚辈都听说过。”

“永明镇虽不比鬼工奇境,却能让您“三载”未竟的事,不再只托于诗中感慨。”

他这话接得极巧,先用袁可立诗里“鬼工”二字,既应了方才海市的奇景,又暗合着“虚幻”的意味;

提“三载”,是点袁可立在登莱的任期,更是揭那藏在诗里的未竟之志,把对方笔下的感慨,轻轻拽到实处,让“鬼工奇境” 的虚与“未竟之事”的实撞在一处,由不得人不动心。

袁可立猛地抬头,眼中闪过挣扎,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罢了——我这把老骨头,也该为自己活一回。待我与武之望交卸清楚,便随你去澎湖。”

海风再次涌进阁内,吹得案上的诗笺猎猎作响。

董其昌望着两人,笑道:“看来今日这海市,不仅是奇景,更是聚贤的机缘。”

沈有容已起身拍着李国助的肩,问起永明镇新造的炮舰性能。

袁可立则重新看向窗外,海市虽散,可他心里的那片海,却仿佛刚刚开始涨潮。

听沈有容问起炮舰,他也转过头,目光落在李国助身上,带着几分认真。

李国助笑着应道:

“沈公放心,新舰的炮架做了改良,射速比红毛夷的快两成,射程也远出一里多地。”

话音刚落,他眼角的余光扫过案头,见董其昌正低头细细抚平诗笺的褶皱,指尖在“遇永明镇李弘济”那行小字上轻轻顿了顿。

李国助望着董其昌案头那管紫毫,心里的秤早摆得明明白白。

这位董先生的笔是真厉害,能让红夷大炮在诗里生出仙气,能让蓬莱海市凝在宣纸上。

永明镇日后若要留名后世,确实缺这样一支笔。

可再往下想,那笔杆子背后的影子却让他皱紧了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