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铁打的船也能造得出来(第2页)
“驱动一艘炮艇少说要十头犍牛的力气,如今这廉司南机顶多五匹马的力气罢了。"
“若要多装一台,算上煤炭的斤两,可就远超风帆和桨手了。”
他顿了顿,眼中燃起希冀,
"不过若能造出风箱式汽缸,让蒸汽推着活塞来回动,力气或能加倍……”
“只是——难在如何让蒸汽换方向。"
"或许可试试加个与活塞杆联动的阀门,”李国助接口道,“让阀门随着活塞移动而启闭,控制蒸汽进出的方向。”
"这主意……妙啊!”
徐光启眼睛亮起来,
“若成了,刨床、锯木机一日能多出三成活计,预制件怕是能堆成山。"
"现在已经够快了。"
沈有容望着成排的龙骨,
"上个月要造五艘船的预制件,原以为要误工期,多亏这些机器,竟提前了五天。"
袁可立忽然拍手:
"对了,方才见炮艇与漕船的骨架各有不同,若它们的预制件能通用,岂不是更快?"
李国助走到肋骨堆前,指着一根肋骨:
"先生请看,这是炮艇的肋骨,用落叶松木制成,厚一尺五寸,弯曲幅度小。”
他又指向另一根肋骨,
“那是漕船的,用白桦木制成,厚一尺二寸,弯曲幅度大,这两样换不得。"
他又指向旁边的桅杆,
"但像这般丈二长的桅杆,只要粗细合适,两者都能用。”
“还有舱盖板,三寸厚的椴木板,刨光了既能盖漕船的粮舱,也能当炮艇的弹药舱底板,只是炮艇的要多刷两层桐油。"
"这么说,并非全然不同?"袁可立追问。
"正是。"
李国助比划着,
"榫卯模具倒有七成通用,比如肋骨与龙骨的连接榫,都是六寸宽、八寸长的钩子同孔榫,一个模子能做出两种船的零件。”
“船板也有讲究,炮艇用五寸厚的防冰棱板,漕船用三寸薄板,虽不能互换,但锯木、刨光的工序相同,机器换个刀具便能做。"
"最省功夫的是桅杆,”
沈有容补充道,
“红松整材锯成丈五长、八寸粗的杆子,炮艇截去三尺装炮架,漕船直接用,一根料能省两成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