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一章 炮击热兰遮城堡
热兰遮城的几何构造堪称军事工程的典范。典型的五角棱堡设计,由五个突出的三角形棱堡和连接它们的幕墙组成,形成无射击死角的完美防御体系。每个棱堡高约9-12米,基部厚达4-6米,采用双层砖石结构,中间填充夯土。棱堡之间的夹角经过精确计算,确保任何方向的来敌都会遭受至少两面的交叉火力。城堡整体呈星形展开,直径约150米,城墙总长度近800米。这种设计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军事建筑师,如圣米凯利和斯卡莫齐的理论,通过几何学原理将城堡转化为致命的火力投射机器。荷兰工程师巧妙地将这套系统移植到台湾的沙洲上,使其成为东亚海域最坚固的欧洲式要塞。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处理体现了荷兰人的实用主义智慧。热兰遮城主要使用本地烧制的红砖与进口的巴达维亚砖混合砌筑,重要部位则用花岗岩加固。砖块以荷兰特有的"十字交错"法砌筑,每层砖都与下层呈90度交叉,极大地增强了墙体的整体性。黏合剂采用石灰、砂和糖蜜的特殊混合物,干燥后硬度堪比现代混凝土。据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记载,城堡仅初期建设就消耗了超过900万块砖和3万袋石灰。更惊人的是地基处理——工程师们在松软的沙洲上打下数千根15-20米长的木桩作为基础,其上再铺设多层碎石和夯土。这种技术源自荷兰人围海造田的经验,使城堡在台湾频繁的地震和台风中屹立不倒。
张好古在黄祥等人的陪伴下,立于热兰遮城外的高地上,远眺这座荷兰人盘踞的棱堡要塞。他快速的下达了军令,——左翼第一团占据北面丘陵,右翼第二团控制南侧滩涂,中军第三团扼守东面要道并围困乌特利支堡。而在西面波涛汹涌的海域上,郑芝龙也接到张好古的命令,“切勿放走一兵一卒,片板不得走脱,否则军法从事”。
他率领的福建水师战船已列阵完毕,森严的炮口直指热兰遮城的出海口。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陆海军协同实施的立体封锁作战,张好古要以铁桶般的围城战术,将荷兰殖民者彻底困死在这座他们亲手建造的堡垒之中。
?"传令各团,依炮弹射程立寨。"?张好古的命令简洁有力。护国军三个团在距离城墙两里外(恰在荷兰火炮最大射程边缘)构筑工事,每团挖掘三道呈锯齿状延伸的堑壕,壕间以交通沟相连。士兵们用装满沙土的藤筐堆砌胸墙,重要节点设置可移动的木质炮垒。这种"远距离围困"战术完全颠覆了传统攻城模式——明军不再以血肉之躯强攻坚城,而是通过严密的火力封锁和后勤绞杀来消耗守军。每天清晨,炊烟从围城营地袅袅升起时,荷兰哨兵都能看见明军士兵在壕沟间穿梭演练,他们手中的鲁密铳在阳光下泛着幽兰的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