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脂砚案(第2页)
罢官归里后,王鉴全心投入绘事,“尽力画苑”,终成一代宗师。其作品既有对传统的深刻领悟,又兼具个人气韵,如仿倪瓒的《山水图》清冷孤高,拟巨然的《山水图》则浑厚华滋?。
而董素素是一女子,薛素素自幼家境贫寒,被迫在江湖马戏班卖艺为生。她练就一身出神入化的本领:骑马射弹弓、走绳索如履平地,人称“绳伎”。她自称“女侠”,常着男装策马扬鞭,最令人称奇的是其“双弹击碎”的绝技——疾驰时,她一手持弹弓,先射出一弹,再迅速以第二弹击碎空中前弹,声如裂帛,观者无不瞠目?。这一身惊险矫健的功夫,为她赢得了“侠女”之名,也奠定了她传奇人生的底色。
在嘉兴卖艺期间,薛素素邂逅了当时尚未显达的董其昌。彼时董其昌尚在私塾教书,却一眼被这位聪颖灵动的少女吸引。他以小楷抄录《心经》相赠,并亲为题跋,此举不仅是对薛素素才情的认可,更成为她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在董其昌的指点下,她开始研习书画,山水兰竹皆能信手拈来,意态入神;后又专攻白描佛画、花卉草虫,笔法清丽脱俗?。
成年后的薛素素,诗、书、画三艺精进,迅速跻身名流之列。她的画作被胡应麟在《甲乙剩言》中盛赞“虽名画好手,不能过也”;潘之恒则在《画史》中感叹其“才技兼一时,名动公卿,都人士或避席自觉气夺”。她的白描观音线条流畅,设色淡雅,既有闺阁之细腻,又具侠女之飒爽;而笔下兰竹则疏朗有致,暗含高士风骨。诗作亦清新婉约,如《咏兰》:“空谷佳人绝世姿,紫茎碧叶自相依。”字里行间,可见她将江湖豪气与文人雅趣融为一炉?。
薛素素的一生始终游走于“侠女”与“才女”的双重身份之间。时人既惊叹她的绳伎绝技,又折服于她的书画造诣,甚至有人质疑其出身是否配得上文人圈的赞誉。然而,她以才华与胆识打破了阶层的偏见,让“江湖”与“庙堂”在她的艺术中达成和解。正如明代文人张岱所言:“素素之画,如见其人——绳上飞燕,笔下生兰。
只是让人记住的,却是一桩奇案。
王穉登曾送过薛素素、马湘兰每人一个砚台,不料若干年后,他送给薛素素的那方砚台,竟成了最着名的一桩悬案。
此砚就是着名的“脂砚”。
万历元年,苏州砚匠吴万有制作了一方端砚。王穉登看它小巧可爱,尤其里面一点胭脂晕特别娇媚,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就将这方小砚买下。吴万有问刻什么砚铭呢?王穉登即兴想了几句,关照他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