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听水夜半更 作品

第五百二十七章 打火机

他想起丁忧守制时,孤身面对松江风雨的寂静岁月,也曾以为此生将与文章笔墨相伴终老。可如今,黄道周恩师“纲常万古”的教诲,以及松江府亟待修缮的城墙、需要守护的百姓,都化作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他接下这份重任。

松江府是生养他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刻着回忆。城墙不仅是防御工事,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松江人的故事与情感。陈子龙摩挲着案上的画卷,仿佛能看到修缮后的城墙屹立在吴江之畔,为百姓遮风挡雨。这份责任感,比任何荣耀都来得更为沉重,却也让他内心无比坚定。他深吸一口气,暗自发誓,定要不负所托。

看着张好古诚恳而真挚的目光,陈子龙不再犹豫,答应了下来。

张好古见到陈子龙答应,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左手拉过陈子龙的手,右手轻轻拍着,“谢谢陈兄的加入,日后松江府会更加繁荣,因为有我们的努力,大明也会更加强盛。”

陈子龙不仅文采出众,更是一位有能力且敢于作为的人。事实上,他的丁忧期早已结束,但他却迟迟没有进京述职。这其中的缘由,便是他对朝廷内部争权夺利、腐败不堪的现状深感痛心。

在他看来,许多正直且有能力的官员都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反而屡屡遭受打压。这种现象在他自己的赴考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陈子龙深知,自己虽然是复社成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应该被无端打压。

他认为,自己屡次考试不中的真正原因并非文章写得不好,而是被人蓄意打压。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让他对朝廷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也让他对官场的黑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复社,一个以复兴传统文化、推动学术发展为根本目标的组织,其宗旨强调学问应当服务于现实政治和社会需求。这一理念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对明末政治腐败的深刻反思。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风气萎靡,道德沦丧,政治黑暗。复社的成员们深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文化和学术入手,培养出一批有真才实学、能够担当社会责任的人才。

他们坚信,只有通过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才能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学问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复社的存在是积极的、向上的,他们的努力是为了大明的振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唤起社会各界对文化和学术的重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