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河道行军(第2页)
风雪渐大,但队伍的脚步却愈发坚定。
随军前行的每一个雪橇都装载着大量的物资和装备,它们在雪地中艰难地前行着。除了负责侦查的探子外,每个士兵都紧紧地拽着绳子,与马匹一同奋力前行。这样不仅可以加快行进速度,还能让身体稍微暖和一些。
时间慢慢推移,到了正午时分,天空中的雪花逐渐停止飘落。与此同时,来自福建的水师也顺利抵达了牛庄。
张好古得知郑芝龙的到来后,亲自前往迎接。他们一同走进了临时搭建的木板房,9张好古详细地向郑芝龙介绍了作战方案。张好古耐心地解释着每一个细节,让郑芝龙对整个作战计划有了清晰的了解。
郑芝龙听完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张好古的安排。他不顾一路的劳累,立刻召集手下的人马,开始进行战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所需的物资,张好古也毫不迟疑地全部交付给了郑芝龙。
经过一番紧张的整顿,当一切都准备就绪时,太阳已经西斜,黄昏悄然降临。由于阴天的缘故,天色早早地暗了下来。
郑芝龙向张好古请命,希望能够在夜间继续前进,以便尽早到达目的地。然而,张好古考虑到夜间行军的危险性和士兵们的疲劳程度,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相反,张好古吩咐众人在原地休息,等待第二天清晨天亮后再出发。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张好古在李明忠的苦口婆心劝说下,终于决定再带领五千士兵,与郑芝龙所部的一万人一同前往三岔河。
三岔河河面宽阔,冰天雪地,行军条件异常艰难。由于河面结冰,道路湿滑,士兵们行走时需格外小心,稍有不慎便会滑倒。吴大宝见状,担心张好古的安全,赶忙建议他乘坐雪橇前行。然而,张好古却坚决不肯,执意要与士兵们一同徒步前行。
郑芝龙原本在自己的队伍中,舒舒服服地坐在雪橇上。那雪橇不仅宽敞,车厢还密封良好,丝毫感受不到寒风的侵袭。然而,当他看到张好古如此坚持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下了雪橇,快步走到张好古身旁。
张好古见郑芝龙过来,连忙劝他回到车厢里去,不必像自己这般辛苦。但郑芝龙却摇了摇头,笑着说:“督帅大人都能如此,我郑芝龙又岂能退缩?”
尽管郑芝龙在棉衣外面套了两层厚厚的棉大衣,但福建水师毕竟来自南方,对这严寒的天气显然有些吃不消。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鼻涕也不停地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