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奏的“陷阱”(第3页)
“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被摆上了台面:灰熊队的控球后卫,凯尔·洛瑞,是否是那个能带领这支球队,走向更高舞台的合格指挥官?”
“我们不能否认洛瑞的价值。他强硬,充满能量,防守端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野牛。他的转换进攻,是灰熊队进攻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但是,当比赛的节奏,从‘摇滚乐’切换到‘古典乐’时,他,似乎就找不到自己的节拍了。”
“他的组织,更多地依赖于本能和冲击力,而不是阅读和思考。在阵地战中,他的传球选择,依旧显得有些粗糙。他无法像比卢普斯、基德那样,用自己的大脑,去为球队,创造出最合理的进攻机会。”
“当然,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一个二年级的新秀。这或许,也是王宇航教练这套‘去中心化’进攻体系的,必然阵痛。”
“在这套体系中,基里连科、杜兰特、甚至加索尔,都可以成为进攻的发起点。这在顺风时,能让球队的进攻多点开花,难以防范。但当比赛陷入逆境,当球队需要一个绝对的‘大脑’,来稳定军心,掌控节奏时,这种‘人人都是指挥官’的模式,反而会让球队,陷入一种‘群龙无首’的混乱。”
“凯尔·洛瑞,究竟是一个体系的牺牲品,还是本身就能力不足?王宇航教练,是会选择继续信任他,等待他的成长?还是会在未来的休赛期,去寻找一个更成熟、更传统的控场大师?”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将最终决定,孟菲斯灰熊队这套宏伟的建队实验,是能最终走向成功,还是会因为缺少一个最关键的‘大脑’,而功亏一篑。”
这篇文章,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孟菲斯的球迷和媒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关于凯尔·洛瑞的争议,第一次,被如此尖锐地,摆在了台面之上。
而此时,在灰熊队的训练馆里。
凯尔·洛瑞,正独自一人,在录像分析室里,反复地,观看-着那三场,让他备受煎熬的失利录像。
他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和不羁。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自我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