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238章 西晋益州小吏徐丰(第2页)

徐丰出生在益州一个普通人家,自幼勤奋好学,虽家境贫寒,但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自身的聪慧,积累了一定的学识。成年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成为了益州官府中的一名小吏。在平常的日子里,徐丰主要负责处理一些日常的文书工作,整理档案,传达上级的命令等。他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份文件、每一项任务都一丝不苟,尽管工作琐碎繁杂,但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在罗尚与流民的矛盾日益激化之时,徐丰敏锐地察觉到了局势的危险。他深知,若不妥善处理流民问题,必将引发更大的动乱。于是,他多次向上级建言,希望能够考虑流民的实际困难,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准备返乡,或者采取一些安抚措施,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然而,他的建议却如石沉大海,未得到重视。徐丰心中充满了忧虑,他看着那些为生活所迫、满脸无奈的流民,深知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不久之后,李特起义爆发,罗尚的军队在流民起义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在这艰难的时刻,徐丰依旧坚守岗位,协助罗尚处理军务。尽管局势混乱,但他努力维持着官府的正常运转,为军队筹备物资,传递情报。在一次战斗中,罗尚的军队被起义军围困,情况危急,徐丰主动请缨,冒险突围去搬救兵。他在战场上穿梭,躲避着敌人的攻击,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顽强的意志,成功突出重围,为罗尚的军队争取到了一线生机。

随着战事的发展,罗尚的平西参军徐举同罗尚产生矛盾,最终降服义军。徐举说服青城山处士范长生资助义军军粮,使起义军势力大振。太安二年,李雄起义军攻克成都,逐走罗尚。此时的益州已被起义军掌控,徐丰所在的西晋官府势力瓦解。徐丰没有选择逃离,而是留在了益州。他明白,无论局势如何变化,百姓都需要有人来关心和帮助。在李雄统治益州期间,徐丰利用自己对当地事务的熟悉,尽力为百姓争取一些权益,帮助他们在新的统治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