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东晋御史中丞徐馥(第2页)
《晋书》中虽未详细记载具体弹劾案例,但从东晋政治环境推测,徐馥必然与诸多权贵产生过激烈交锋。当时,一些士族子弟凭借门第荫庇入朝为官,却尸位素餐、骄奢淫逸,严重影响朝廷行政效率与社会风气。徐馥对这类现象绝不姑息,屡屡上奏弹劾,要求朝廷严惩违法乱纪的官员。他的弹劾不仅针对品行不端的官员,对行政不作为、推诿塞责者也予以纠察,力求整顿吏治,重塑朝廷清明风气。在朝仪监督方面,徐馥严格规范官员行为举止,维护朝堂秩序,确保朝廷礼仪庄重威严,彰显皇权尊严。
徐馥在履行监察职责时,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与阻力。东晋门阀势力盘根错节,彼此相互勾结,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徐馥弹劾权贵的行为,无疑触动了这些利益集团的“奶酪”,招致他们的怨恨与报复。权贵们或通过各种手段对徐馥进行人身攻击,诋毁其声誉;或利用自身影响力在朝廷中制造舆论,阻挠其监察工作;甚至暗中进行威胁恐吓,试图迫使徐馥屈服。然而,徐馥始终坚守原则,不为所动。他深知御史中丞肩负的使命,若因畏惧权贵而放弃监察职责,必将导致纲纪废弛、朝政腐败,国家危亡。在艰难处境中,徐馥凭借坚定的信念与过人的勇气,与权贵势力展开顽强抗争,以一己之力扞卫朝廷纲纪。
除监察百官外,徐馥还积极参与朝廷重大事务的决策与讨论。东晋时期,内有士族纷争,外有北方政权威胁,国家面临诸多政治、军事与经济难题。徐馥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与敏锐的洞察力,在朝堂之上建言献策。在应对北方军事威胁方面,他主张加强边境防御,整顿军备,选拔优秀将领,同时注重安抚边境百姓,稳定民心。在经济领域,针对东晋财政困难、赋税不均等问题,徐馥提出改革赋税制度、打击豪强隐匿田产等建议,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百姓负担。他的这些主张虽因触及部分士族利益而未能完全实施,但仍为朝廷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展现出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与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