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273章 北齐医家徐之才(第2页)

徐之才在医学领域的造诣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他在药剂学方面成就卓着,归纳了药材与疾病的关系,为后人用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提出的“十剂”方剂分类法,是对古代药剂学的重要总结与创新,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对于“十剂”是否完全由他所创存在一定争议,但他对本草药物及方剂研究之深,在当时无人能及。他修订的《雷公药对》与《药对》,详细记载了多种药物的炮炙处理方法,总结了古代药剂学的精华,是药剂学领域的重要着作。

在妇产科方面,徐之才同样有着开创性的贡献。他提出的孕妇逐月养胎法,系统地论述了胚胎生长发育过程、孕妇卫生保健和孕期疾病的防治等问题。他从形态变化的角度描述胚胎发育过程,如“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胎”等,许多内容都基本符合胚胎发育的实际情况。在当时缺乏先进医疗设备的条件下,能有如此深入的研究和准确的总结,实属不易。基于此,他提出了逐月养胎的方法与原则,在身体养护上,强调孕妇要避免过度疲劳,但也不能完全不动,应适当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在饮食方面,针对怀孕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饮食建议,以保证胎儿营养需求;同时,他还特别强调孕妇要注重情志调节,认为胎儿在三个月时已能通过外象而内感,孕妇需“静形体、和心志”,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因为母体的精神心理变化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与后天性格。这些有关孕妇调理、胎教的观点极具创造性,标志着中医胎教思想的初步确立,对于孕妇的卫生保健及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即便在现代围产医学中,仍有许多理念与之相似,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徐之才在诊疗疾病上也有着诸多传奇事迹。北齐武成帝因沉迷酒色,患上怪病,精神恍惚,幻觉迭出,痛苦不堪。徐之才诊断后认为是“色欲过度,大虚所致”,并开具滋补汤药。武成帝服用一剂后,幻觉便有所减轻,数剂之后,疾病竟然痊愈。然而,由于武成帝未能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病情经常复发,每次发病都会召徐之才前来医治。有一次,徐之才被派到外地当差,武成帝再次犯病,徐之才虽急忙往回赶,但还是未能及时赶到,武成帝在他回来的前一天不幸离世。此外,还有一个关于他治疗脚疼的故事广为流传。曾有一位病人脚后跟疼痛多年,四处求医无果,徐之才看了一眼便准确判断出病人曾在海上乘船并将脚放入水中,是海里的虫子进入脚后跟导致疼痛,随后他割开病人脚后跟,取出两只像豆荚一样的小蛤蜊,病人的脚疼随即消失,其诊断之精准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