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280章 西晋忠义之士徐义(第2页)

面对如此绝境,司马颖身边的许多部下纷纷作鸟兽散,或是转投其他势力,或是隐匿民间以求自保。然而,徐义却选择了与司马颖共患难。他不顾自身安危,追随司马颖四处逃亡,在艰难的处境中,始终不离不弃,为司马颖出谋划策,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在逃亡途中,他们风餐露宿,缺衣少食,时常面临追兵的威胁,但徐义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以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司马颖,也支撑着自己。

司马颖最终未能摆脱命运的捉弄,被其他势力擒获,后惨遭杀害。司马颖的死,对徐义而言,犹如晴天霹雳。但即便如此,徐义对司马颖的忠诚也并未因此消逝。在那个“良禽择木而栖”的时代,徐义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重新投靠其他势力,谋求荣华富贵。然而,他却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为司马颖守节。

徐义辗转多地,先后流亡于许昌、洛阳、长安等地。在流亡过程中,他拒绝了许多权贵的招揽。这些权贵看中了他的才能,希望他能为自己效力,但徐义始终不为所动。他深知,一旦接受招揽,便是对司马颖的背叛。在许昌,当地一位位高权重的官员听闻徐义的才能与忠义之名,亲自上门邀请,许以高官厚禄,但徐义婉言谢绝;在洛阳,朝廷中的权臣也试图将他纳入麾下,同样遭到了他的拒绝。

徐义在流亡期间,生活困苦不堪。他有时不得不靠给人帮工、做苦力来维持生计,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放弃对司马颖的忠诚。他四处收集司马颖的遗骨遗物,将其妥善安葬,并时常前往祭祀。同时,徐义还在民间传播司马颖生前的事迹,试图为其正名。尽管他的行为在当时并未得到太多人的理解,甚至有人嘲笑他迂腐,但徐义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