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西晋循吏徐盖(第2页)
其次是加固堤坝。济北原有的堤坝因年久失修,多处出现坍塌、裂缝等情况,难以抵御洪水的冲击。徐盖组织工匠和百姓,对境内的堤坝进行全面加固。他采用先进的筑堤技术,选用优质的土石材料,在原有堤坝的基础上进行加高、加宽和加厚处理。同时,在堤坝上种植树木和草皮,以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为了保证堤坝加固工程的质量,徐盖亲自监督施工过程,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要求返工。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济北地区的堤坝质量得到了显着提升。
最后是兴修水利。徐盖认识到,单纯地疏浚河道和加固堤坝只能治标,要从根本上解决水患问题,还需要兴修水利设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他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勘察设计,在济北地区修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如水库、水渠等。这些水利工程在雨季可以蓄水防洪,在旱季则可以灌溉农田,极大地改善了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其中,最为着名的是位于济北南部山区的“惠民水库”。该水库修建在一处峡谷地带,利用天然地形,拦河筑坝,蓄水容量大。水库建成后,不仅有效缓解了下游地区的水患压力,还为周边农田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使大片荒地变成了良田。
在治水工程推进过程中,徐盖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资金短缺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尽管朝廷给予了一定的拨款支持,但对于规模庞大的治水工程来说,远远不够。徐盖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向上级官府申请更多的资金支持,详细阐述治水工程对济北地区的重要意义以及资金缺口情况;另一方面,他动员济北当地的富商大户、乡绅名士捐资捐物,以支持治水事业。徐盖以身作则,带头将自己的俸禄捐出一部分,用于工程建设。在他的感召下,许多富商大户纷纷慷慨解囊,为治水工程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此外,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技术难题和人员管理问题。当时的水利技术相对落后,在修建水库、水渠等工程时,经常遇到诸如地基处理、堤坝防渗等技术难题。徐盖广泛招募各地的能工巧匠,组织他们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他还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农和水利专家请教,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智慧。经过反复试验和探索,最终成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在人员管理方面,参与治水工程的人员众多,包括工匠、百姓、官吏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很大。徐盖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明确各部门、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对工作认真负责、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消极怠工、偷工减料的人员进行严厉处罚。同时,他注重关心工程人员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大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