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286章 东晋振威将军徐琨(第2页)

同时,徐琨还在城墙上设置了大量的了望塔和防御器械,如投石机、床弩等。这些了望塔可以让守军及时发现敌人的动向,而投石机和床弩则是强大的远程攻击武器,能够给攻城的敌军造成巨大的杀伤。

除了加固城墙和设置防御器械外,徐琨还组织人力挖掘护城河。他深知护城河在防御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不仅加深加宽了河道,还引入了淮河水,使护城河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通过对寿春地理环境和军事防御设施的全面考察和合理规划,徐琨为抵御后赵军队的进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军事部署方面,徐琨合理调配兵力,将军队分散部署在寿春周边的重要据点和交通要道上,形成了一个相互呼应、相互支援的防御体系。他挑选精锐士兵组成巡逻队,日夜在边境地区巡逻侦查,密切关注后赵军队的动向,一旦发现敌情,立即向寿春城内发出警报。同时,徐琨还积极整顿军队纪律,加强士兵的军事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能力。他亲自指导士兵进行战术演练,教授他们如何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进行攻防作战,如何协同配合,发挥出军队的最大效能。

后赵军队对寿春觊觎已久,在做好充分准备后,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后赵军队,徐琨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指挥作战。他根据敌军的兵力部署和进攻策略,及时调整己方的防御部署,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应对敌军的进攻。在战斗中,徐琨身先士卒,亲自率领士兵登上城墙,与后赵军队展开激烈的厮杀。他挥舞着武器,奋勇杀敌,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在他的带领下,东晋军队士气高涨,顽强抵抗后赵军队的进攻,多次击退敌军的冲锋。

后赵军队见强攻不成,便改变策略,采取围困战术,企图切断寿春与外界的联系,将东晋军队困死在城中。徐琨识破了敌军的阴谋,他一方面组织军队坚守城池,另一方面积极寻找突围的机会,派人秘密出城,向周边的东晋军队求援。在等待援军的过程中,寿春城内的物资逐渐匮乏,粮食短缺、武器损耗严重,士兵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战斗压力。但徐琨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他鼓励士兵们团结一心,共渡难关。他合理分配城内的物资,确保士兵们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还组织士兵们在城内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以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

经过漫长的围困和艰苦的战斗,东晋的援军终于赶到。徐琨抓住时机,与援军里应外合,对后赵军队发起了猛烈的反击。他精心制定作战计划,组织精锐部队从城内出击,与援军相互配合,对后赵军队形成夹击之势。在这场激烈的反击战中,徐琨指挥若定,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东晋军队士气大振,奋勇杀敌。后赵军队在东晋军队的夹击下,阵脚大乱,纷纷溃败。徐琨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将后赵军队赶出了寿春周边地区,取得了这场防御战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