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296章 东晋豫章太守徐祚(第2页)

第二步是抑制豪强,整顿吏治。豫章当地豪强势力盘根错节,他们不仅兼并土地,还勾结地方官吏,隐瞒人口和田产,逃避赋税,甚至私设刑堂,欺压百姓。徐祚深知,若不抑制豪强,民生政策便无从落地。他采取了“先礼后兵”的策略:首先召集郡内豪强,晓以大义,劝其主动归还兼并的土地,释放依附的佃农,并按规定缴纳赋税。对于主动配合的豪强,他奏请朝廷予以表彰;对于拒不配合的,则坚决依法处置。其中,郡内最大的豪强王氏家族,不仅占据万亩良田,还私设关卡收税,徐祚查实其罪行后,不惧其家族势力,果断将主犯收押问罪,没收非法所得,将土地归还给农民。此举震动豫章,其他豪强见状纷纷收敛,地方秩序为之一清。同时,他对郡内官吏进行考核,罢黜贪腐无能者,提拔清廉能干之人,吏治为之一新。

第三步是整饬治安,稳定社会。针对盗匪横行的问题,徐祚并未一味强硬镇压,而是分析盗匪成因:多数盗匪实为破产农民,因生活所迫才铤而走险。因此,他提出“剿抚结合”的策略:一方面,加强郡兵训练,严厉打击那些烧杀抢掠的恶性盗匪团伙;另一方面,设立“招安馆”,对愿意放下武器的盗匪,给予农具、种子,安排他们返乡务农,并免除其过往罪责。这一政策实施后,豫章的盗匪数量大幅减少,社会逐渐安定。他还在各县设立“乡约”,由百姓推举德高望重之人主持,调解邻里纠纷,宣扬孝悌之道,促进了地方和谐。

在治理豫章的过程中,徐祚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注。他深知文化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特别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首先,徐祚着手修复了郡内因战乱而损毁的学校。这些学校曾经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但由于战争的破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徐祚亲自监督修复工程,确保学校能够尽快恢复正常教学。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徐祚还聘请了一批儒学学者来讲学。这些学者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还能够传授学生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在他们的教导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徐祚鼓励百姓送子弟入学,他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他对贫困学生提供了资助,帮助他们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