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南梁徐嗣辉(第2页)
在这一“合作”中,徐嗣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成为了连接萧正德和侯景之间的关键联络人。根据可靠的史料记载,徐嗣辉完全听从萧正德的指使,多次在暗中与侯景进行秘密联络。
他不仅将梁朝内部的各种重要情报传递给侯景,还详细地告知了梁武帝对侯景的真实态度。这些情报涵盖了京城防务部署的细节以及朝中大臣们对侯景的种种非议。
更为关键的是,徐嗣辉不断地煽动侯景内心的不安情绪。他强调梁武帝表面上虽然接纳了侯景,但实际上早已心存铲除之意。他警告侯景,如果不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那么他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为了让侯景相信这一点,徐嗣辉信誓旦旦地向他保证,萧正德将会作为内应,与侯景里应外合。只要他们紧密合作,大事必定能够成功。
在徐嗣辉的不断鼓动以及萧正德信誓旦旦地承诺充当“内应”之后,侯景终于下定决心要发动叛变。548年,他以“清君侧”为旗号,公开宣称要讨伐梁武帝的亲信朱异等人,实际上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这场被后世称为“侯景之乱”的事件,就这样在寿阳正式拉开了帷幕。
与此同时,萧正德也按照他们事先的约定,在侯景的大军逐渐逼近梁朝都城建康时,暗中打开了城门,为侯景的军队顺利入城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梁朝的背叛,也让侯景的叛乱得以迅速蔓延。
而徐嗣辉作为整个计划的核心推动者,不仅全程参与了叛乱的策划,还亲自参与了初期的行动。他的存在和作用,使得这场叛乱变得更加不可收拾,成为引爆梁朝内乱的直接推手之一。
侯景进入城中之后,他与萧正德之间的所谓“合作”关系迅速土崩瓦解。萧正德原本满心欢喜地以为侯景会拥立他登上皇位,然而事与愿违,侯景只不过是在利用他而已。侯景进城之后,立刻将萧正德架空,使他失去了实际的权力和地位。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侯景后来竟然残忍地将萧正德杀害。
而徐嗣辉作为萧正德的心腹,在萧正德失势之后,自然也无法得到侯景的接纳。不仅如此,由于他对叛乱的内幕了解得太多,反而成为了各方势力都忌惮的对象。
随着侯景之乱的不断蔓延,梁朝各地的将领们纷纷起兵平叛。其中,王僧辩和陈霸先(也就是后来的陈武帝)成为了这场平叛战争的核心人物。552 年,王僧辩率领军队成功收复了建康,侯景则被迫出逃(最终被他的部下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