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316章 东晋将领徐豁(第3页)

淝水决战时,前秦军队因缺粮而士气低落,苻坚被迫同意谢玄“渡水决战”的请求,却在军队后撤时发生混乱。徐豁此时率部作为晋军先锋,趁秦军后撤之际发起冲锋,“斩将三员,夺旗五面”,为东晋军队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战后,谢玄上表为其请功,晋孝武帝封其为“关中侯”,食邑三百户,升为“鹰扬将军”。

淝水之战后,徐豁随谢玄北伐,先后参与收复彭城、下邳等战役,因“治军严明,所过不扰百姓”获当地百姓立碑纪念。公元388年,谢玄病逝,徐豁转任“广陵相”,负责镇守江北重镇广陵(今江苏扬州),期间他“修城郭、练士卒、劝农桑”,使广陵成为东晋抵御北魏南侵的屏障。公元396年,徐豁病逝于任上,享年五十一岁,葬于宣城东郊(今马鞍山境内),其墓志正是在此地的家族墓葬群中出土。

墓志末尾以“勇而不暴,谋而不诡”评价其一生——作为东晋军事体系中的中层将领,徐豁虽无谢玄、刘牢之等名将的声名,却以一场关键的夜袭战改变了淝水之战的走向,其战术思想中“以奇制胜、直击要害”的特点,也成为东晋北府兵作战风格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