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329章 徐穆船队成员徐氏(第2页)

值得注意的是,徐穆船队成员的民间贸易活动与徐衍的官方活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徐衍在宾童龙的治理为民间商船提供了安全的停靠点与补给站,其“宋使持节督交州”的身份也为华人商人在东南亚地区的活动提供了政治庇护;而民间贸易的繁荣带来了物资流通与经济利益,反过来巩固了徐衍在当地的统治基础,形成“官方保障—民间活跃”的良性互动格局。这种互动不仅体现在地域重合上,更反映在人群关联中——无论是徐衍聚集的“两千民众”,还是徐穆船队的成员,都可能包含工匠、商人、水手等不同身份的华人,他们共同构成了南朝时期海外华人社群的主体,推动着中原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流融合。

这些历史遗存仿佛是一扇通向过去的窗户,为我们研究南朝时期的社会结构打开了全新的视角。其中,“徐氏匠作”的铭文更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重要的信息。

从这一铭文可以看出,当时的手工业者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地的范围,而是勇敢地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他们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中,通过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显着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