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343章 蜀汉牂牁太守徐宗(第2页)
真正让徐宗载入史册的,是他在诸葛亮南征中的关键作用。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南中豪强雍闿、孟获等勾结夷族发动叛乱,“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方。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兵分三路平定叛乱,而牂牁郡正是平叛的重要战场之一。《华阳国志·南中志》明确记载“建兴三年,牂牁守徐宗助诸葛亮平夷乱”,这短短一句,背后是地方官员与中央大军的紧密配合。
据考证,当时的牂牁郡虽未直接参与叛乱,但邻近的朱提、越巂等郡已为叛军控制,牂牁成为诸葛亮大军从东路进军的重要据点。徐宗在此期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提供情报支持,利用地方官对夷族部落的了解,向诸葛亮传递叛军动向、地形险易等关键信息,为大军制定“攻心为上”的策略提供了依据;二是组织地方武装,发动郡内汉族豪强与顺从的夷族部落,组建辅助军队,配合正规军防守要道、转运粮草;三是安抚后方,在大军出征期间,稳定牂牁郡内秩序,防止叛乱势力渗透,确保粮道畅通。正是这种“守土有责”的配合,使得诸葛亮在南征中能够集中兵力对付主力叛军,最终“七擒孟获”,平定南中。
平叛之后,徐宗的去向在史书中再无记载,推测其可能继续留任牂牁太守,或因年事已高而卸任。但他参与平定夷乱的经历,已成为蜀汉边疆治理的重要一环。诸葛亮在南中设立庲降都督统管诸郡,推行“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而这一政策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像徐宗这样熟悉地方情况的前朝官员奠定的基础。徐宗的治理与配合,不仅为南征胜利提供了保障,更在客观上促进了牂牁郡与中央政权的联系,为后续南中地区纳入蜀汉有效管辖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