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355章 南朝后期士大夫徐孝克(第2页)

承圣三年(554年),梁元帝在江陵城被西魏大军攻破后,自焚而死,梁朝宣告覆灭。与此同时,陈霸先在江南地区崛起,他率领军队平定了各地的叛乱,逐渐统一了江南地区,使得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稳定。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孝克因为母亲思念他,决定放弃出家修行的生活,还俗归家。当时的人们对他的这一举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既能在乱世中保全孝道,又能在治世时回归世俗,这种进退自如的行为实在是令人钦佩”。

永定元年(557年),陈霸先废掉了梁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建立了陈朝。此时,徐陵已经在朝廷中担任了重要职务,位高权重。由于孝克的才学和孝名远扬,他被徐陵举荐为太学博士,从此正式踏入仕途。

孝克为官清廉,不贪图荣华富贵和名利。在担任太学博士期间,他致力于整顿学风,奖励和提拔有才华的后辈学子,因此深受学生们的敬重。

到了陈文帝天嘉年间,孝克被升迁为国子助教,负责讲授《周易》这门课程。他的授课方式深入浅出,常常引用佛教的义理来印证儒家的教义,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每次他讲课的时候,前来听课的人常常多达数百人,甚至导致了馆舍都无法容纳这么多学生的情况。

宣帝太建年间,孝克经过多次升迁,最终担任了国子祭酒这一要职,负责执掌国家的最高学府。在这个职位上,他对学制进行了改革和整顿,删除和修订了一些经注,为南朝后期儒学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孝克的孝行贯穿一生,至晚年尤显。母亲臧氏年逾九十,孝克“每旦朝服,亲侍盥洗,食必亲尝”,即便身居高位,从未懈怠。一次臧氏患病,医方需用一味罕见药材,孝克四处寻访不得,竟“焚香祷告,愿减己寿以延母年”,俄而有邻人赠药,时人以为孝感所致。他不仅孝于亲,更推己及人。任地方官时,见乡里有孤老无依者,常“私俸赈济,岁以为常”,甚至将朝廷赏赐的良田变卖,用以修建养老院。《陈书》赞其“以孝立身,以仁治世,斯为南朝士大夫之楷模”。

徐孝克在学术上造诣深厚,尤精《周易》,着有《周易义疏》十卷,融合汉儒象数与魏晋玄学,兼采佛理中的辩证思维,自成一家之言。其注疏“简约明了,义理精微”,对后世易学发展影响深远,唐代孔颖达撰《五经正义》时,多有引述。他亦是南朝清谈的代表人物,善以《周易》为核心,与名士论难。史载其“清谈之时,辞气从容,义理环生,听者忘倦”,与张讥、周弘正等并称“陈代清谈四大家”。其清谈不仅重言辞之美,更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谈玄者当明世事,不然则为空谈”,体现了南朝后期士大夫务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