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363章 南陈徐陵(第2页)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 ,42岁的徐陵以常侍官的身份奉命出使北朝东魏。魏国设宴洗尘,魏收有意取笑他,说当日天气炎热是他带来的。徐陵巧妙回应:“从前王肃到了这里,为贵国制定礼仪;现在我来,再使你们知道寒热。”令魏收大为惭愧,从此不敢轻视他的才能。然而,徐陵出使期间,侯景之乱爆发,梁武帝萧衍被幽禁而死,国家陷入动荡,徐陵滞留东魏,与家人音信隔绝,他为此蔬食布衣,忧心如焚。后来北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与北齐通使,徐陵多次请求回国,却被拘留。他在北齐期间,写下了许多表达沦落异乡悲苦之情的书信,如《答李颙之书》《与李那书》 ,还作《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劝进梁元帝表》 ,关注着国事,心系梁的命运。

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称制江陵,南北修好,徐陵得以归朝。归朝后,他得到太尉王僧辩的赏识,被举为尚书吏部郎,掌管诏命的撰写。后来,陈武帝陈霸先诛杀王僧辩,徐陵因感激王僧辩的知遇之恩,参与了任约偷袭陈国首都建康的计划,但计划失败。不过陈武帝并未追究他的责任,还任命他为尚书左丞。此后,徐陵在陈朝历任要职,历任太府卿、五兵尚书、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职。他为官刚正不阿,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 ,安成王陈顼及其部下鲍僧睿依仗权势,压制言论,徐陵在朝堂上威严地弹劾陈顼,令殿中御史扶着陈顼退下殿,免去其侍中、中书监的官职,此事震惊朝野,朝廷为之肃然。

公元569年,徐陵参与罢黜了废帝陈伯宗,扶立陈宣帝,因功被封为建昌县侯,陈宣帝让他担任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等要职,他多次推辞,皇帝为之动容。太建三年(571年) ,徐陵拜为尚书左仆射。陈宣帝准备北伐时,众人推举淳于量为统帅,徐陵却力排众议,独力推荐名将吴明彻。事实证明他的眼光独到,吴明彻在北伐中屡立战功,从北齐王朝手中夺取徐泗之地。虽然之后北伐因北周灭北齐等因素,取得的土地得而复失,但徐陵知人善任的能力得到了皇帝的多次赞扬。

徐陵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文学成就更是卓越。他原有诗文三十卷,虽大多在战乱中散失,但今仍存《徐孝穆集》6卷。他还编纂了诗歌总集《玉台新咏》10卷,这部诗集收入东周至梁诗歌共690篇 ,选录的诗歌虽以艳歌为主,但也保存了许多感情真挚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上山采蘼芜》等,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得以流传,《玉台新咏》功不可没。徐陵的文章风格独特,长于说理,气势充盈,又辑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篇文章写成,好事者都争先传抄、诵读,流传甚广,甚至远播海外,家藏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