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热销,民族大融合

漠北,燕城王府。李祐怎么都没料到,没啥用处的年画,竟然也被牧民与士卒们一扫而空。

“殿下,现在离年关还有一个月,能不能让关内再送些物资过来?尤其是那年画,看起来格外有年味。”

李祐扫了眼权万纪。之前李祐挺不喜欢他,总觉得他很有些假。

权万纪之前是御史台的御史,喜欢逮着别人的过错不放过,朝廷的官员都挺烦他。

李世民没法子,就将他打发到漠北,让他当了王府的长史。

“孤也没想到哇,年关将近,庞大的商队带来的物资,竟然卖得如此之快!”

不怪李祐没料到,就连所有人都没预料到,包括魏叔玉。

刚开始。

草原上的牧民和戍卒们,对年画那玩意并不感冒。

一张纸,画着几个凶神恶煞的汉子,又不能吃又不能穿,贴帐篷上还嫌漏风呢。

更何况,许多牧民延续游牧习惯,居无定所,贴年画显得多此一举。

然而。燕王府的大力推广以及“燕王令”所带来的震动,让年画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定居点内。

一些率先安顿下来、接受唐化管理的牧民,以及那些分了草场、生活逐渐稳定的戍边将士家眷,开始尝试着购买。

“听说这是大唐皇帝陛下都用过的‘神画’,能辟邪呢!”

“才五文钱一张?一头羊能换一大堆呢!买几张试试看呗。”

“你看这秦将军,画得多威武!贴帐篷门口,狼崽子都不敢来!”

“程将军这模样,晚上看了是做噩梦还是防噩梦啊?哈哈哈…”

“管他呢,图个新鲜,听说长安人都抢着要呢!”

价格低廉,图案新颖。再加上“皇帝同款”的神秘光环,以及一点点从众心理,年画迅速在草原上流行起来。

虽然牧民们的帐篷不适合贴画,但他们有的是办法。

有些贴在帐篷内的支柱上,有些贴在存放贵重物品的小箱柜上。

甚至有人别出心裁,用木板固定好立在帐篷门口,俨然成为移动的“门神”。

而真正让年画需求暴增的,是那些戍边将士。

他们大多已在燕城,或各定居点分配固定的砖石房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与大门。来自中原的他们,天然对“贴门神”这一习俗有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