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区级示范课
深秋的寒意,被“致远楼”那过分热情的中央空调驱散得无影无踪。整栋新楼弥漫着一股人造的、带着清洁剂和抛光蜡味道的暖风,混合着新家具和油漆的余味,形成一种奇异的、令人微感窒息的“崭新”气息。
三楼尽头,一间特意“优化”过的教室门口,气氛凝重得如同手术室外的走廊。
校长郑明一身笔挺的深灰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带着一丝紧绷的微笑,正低声和几位同样西装革履、表情严肃的“贵客”——区教育局视导组成员——交谈着。他微微欠身,手势谦恭地引导着客人走向那扇虚掩的、光可鉴人的胡桃木教室门。
门楣上挂着一个崭新的亚克力指示牌:“高二(三)班——区级示范课《故都的秋》”。
门内,一切如同精心布置的舞台。窗户玻璃被擦得锃亮,几乎看不见存在,将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过滤成一片纯净的、缺乏生气的背景板。阳光透过玻璃,在光洁如镜的深色复合地板上投下冰冷的几何光斑。崭新的浅蓝色课桌椅排列得如同用尺子量过,横平竖直,分毫不差。前方巨大的磁性黑板,墨绿色的板面像一块深潭,纤尘不染,上面已经用彩色粉笔(红、黄、蓝、绿)工整地书写了课题《故都的秋》和作者郁达夫的名字,字迹圆润饱满,如同印刷体。黑板旁边,一个崭新的原木色书架傲然矗立,里面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崭新的精装文学名着和教学参考书,书脊色彩斑斓,排列整齐,像等待检阅的士兵,散发着油墨和木材的混合气味,却丝毫没有被人翻阅过的烟火气。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过度的洁净和刻意的安静,只有空调风口送风的微弱嗡嗡声,以及门外隐约传来的、被刻意压低的人声。
学生们早已按照要求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统一的蓝白校服洗得发白,但都熨烫得平平整整。每个人都挺直腰背,双手叠放在课桌上,目光平视前方黑板,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僵硬的、被训练出来的专注神情。教室里静得可怕,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头顶。
李小花坐在靠窗的位置,手指无意识地捻着校服袖口磨出的毛边,目光看似专注地盯着黑板上的彩色粉笔字,眼神却有些飘忽。她能感觉到自己后背渗出的细密汗珠,正一点点洇湿并不透气的校服布料。
张二蛋坐在她斜前方,身体绷得像一张拉满的弓,黝黑的脸颊微微凹陷,嘴唇紧抿成一条苍白的直线。他放在腿上的双手,手指死死地抠着粗糙的蓝色校服裤子的布料,指甲因为用力过度而深深陷入纤维里,指节泛着青白色。那布料在他指下被拉扯出细小的皱褶,仿佛下一秒就要被抠破。
林雪薇坐在教室正中央的“黄金位置”,穿着同样洗熨过的校服,却显得格外整洁挺拔。乌黑的长发柔顺地束在脑后,露出一段白皙光洁的脖颈。她微微垂着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姿态从容而优雅,像一株精心培育的温室兰花。她的课桌上,摊开着一本崭新的语文课本,书页平整,页角没有丝毫卷曲。
教室后方的角落里,一台黑色三脚架支棱着,架子上沉重的专业摄像机镜头如同沉默的巨眼,黑洞洞的镜头对准了整个教室。机身侧面,一点暗红色的指示灯无声地亮着,像一颗窥伺的心脏,有节奏地、冰冷地闪烁着。摄像机后面,一个穿着马甲、戴着耳机的技术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取景器,手指虚按在控制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