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第2页)

袁清正色道:“文府闱墨都是当今八股名家之作,固然应当揣摩,细究破题思路、文章框架、行文法度,但若止步于文府,终是拾人牙慧。”

宋元拱手作揖,“请兄长教我。”

袁清沉吟片刻,道:“在社学时,王先生应与你们讲过理辞气三道吧。”

宋元有些不明所以,还是点头娓娓背来:“欲理之明必溯源六经,而切究乎宋、元诸儒之说;

欲辞之当必贴合题义,而取于三代、两汉之书;

欲气之昌必以义理洒濯其心,而沉潜反覆于周、秦、盛汉、唐、宋大家之古文。”

袁清偏了偏头,微微一笑,“你看,王先生早就教过我们,文章之道,在乎理、辞、气三道。

你破题不错,于理之一道,已得宋元诸儒三味,可谓切中肯綮;然则言辞空洞,格局未开,实因拘泥时文,于辞、气二道上全无根底。”

宋元凝神沉思,忽而恍然:“兄长之意,是要我研习秦汉唐宋之古文?”

袁清颔首,“汝文理已通,然辞气未足,如人有骨而无肉,读之自然枯涩。眼下你应该师法三代秦汉,博采唐宋文章,待得腹有诗书,下笔方能文采斐然,气韵生动。”

多日困阻,终于寻到出路,宋元心中激荡,恨不能立刻捧起书来读。

宋元深吸一气,强自按捺心绪,复又恭声请教:“敢问兄长,我当以何文章为先?”

袁清执卷沉吟“较之先秦文章的佶屈聱牙,唐宋诸家之作,更显声韵铿锵,读来如鸣佩环。

不若先自韩柳欧苏入手,待得文脉通畅,再溯洄而上,研习左国史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宋元双眸一亮,郑重拱手作揖:“兄长此言,诚为金玉良言,小弟必当谨记教诲,潜心研习。”

“经义也不能落下。”袁清又叮嘱。

宋元应下。

请教完,又跑进灶房烧火,还一个劲儿表示,袁清哥太厉害了,他一说,自己就豁然开朗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