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798章(第2页)
缺的这部分,只能由运兵自己补上。
再算上沿途各种乱七八糟的费用,简直是把漕兵们往死路上逼。
在世宗时,运兵们受不了漕运之苦,逃亡严重,多的时候甚至高达三成,朝廷不得已,只得放开了一条口子,允许漕船在不接受商家请托,不耽误漕运的基础上,夹带部分土宜运至目的地贩卖。
饶是有这部分收益,漕兵们还是经常赔钱运粮。
因此,这增加的‘筹单费’,可以说是在挖漕兵们的血肉。
宋英听完大为震惊,当兵是为了吃粮,可这账算下来,漕兵们辛苦一程,倒欠一屁股债!
这简直荒唐!
怀疑是俞令纨记错了,她特意去询问船上的运兵们,得到的结果更让她震惊。
通常来说,兵士每日三餐,需粮一升五合方能吃饱;可运兵们的耗米匀下来一日不过九合。
宋英听得心底十分沉重,在听闻闸官巧立名目收费时,她不喜,但也仅此而已。
因为她想着,商队利润大,这点钱只是少赚一点而已,而漕兵是官宦吏员,日子再怎么样也比底层的百姓好上一些。
万万没想到,她印象里该是高高在上的兵爷,也被盘剥到如此地步!
暮色四合时,漕船缓缓泊入临清码头,宋英一行人下了船,与船老大,也就是此行运兵的头,正七品的楚把总约好出发时间,便去了城郊的驿站。
受张任之邀请,宋英与袁清也得以与他们一块儿住驿站,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的很,若遇到黑心客栈,都没地哭去。
一行人刚到驿站,正准备随驿丞去安置,忽听得门外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张公——”
这一声唤得又急又亮,给宋英吓一跳,回首望去,只见一位五六十岁、身穿青色绣方形白鹤补子的官员在车夫的搀扶下,从马车上下来。
他躬身作揖,态度十分恭敬:“下官临清知州汪洪义,不知张公驾临敝州,有失远迎,罪过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