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807章(第2页)
临清作为大运河沿岸重要的交通枢纽,极倚重漕运,卫所漕官实际上权力很大,汪知州这位一州之长行事多有掣肘。
此事又涉及漕运最高长官,总并范永康,汪知州行事就更加艰难,想了许多法子,也未能成功将证据送出临清。
近日,他察觉到有人在监视自己,担心是他暗查的事情被范永康等人知道了,愁得茶饭不思。
这时,他们一行人到了。
翰林词臣,向来有风骨。
当初前任首辅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六部堂官俯首,都察院噤声,科道言官亦慑于其威,无人敢批其逆鳞,满朝朱紫,竟无一人敢直谏其过。
谁曾想,平日里那些只知埋首青史、吟风弄月的翰林们,却在此刻显出了铮铮铁骨,站了出来,毅然执笔上疏,以墨为剑,以文为刃,直指权相之非!
故而,汪知州很是信得过张任之。
便以巴结之名,邀请他们至府里居住,趁机与张任之道明此事,拜托他将证据带出临清,上奏朝廷。没想到,他们还是迟了。
范永康等人已经确定汪知州手中有他们的犯罪证据,杀死汪知州,没找到账册,便怀疑到张任之的头上。
这群人实在凶残,仅仅只是怀疑,便直接灭口,甚至连着自己漕兵的同袍也一并灭口。
宋英翻着账册,上面某些地方被汪知州以红笔做了批注,比如漕兵实额1200人,造册却有3000人。
直接超出一半多!简直猖狂!
更令人心惊的是,汪知州曾截获密信,查出屠大昌的漕船上,藏有二十只门佛郎机铳,这可是大乾最精良的火器,威力惊人。
这些铳炮流落出去,无论是落入山野匪盗、还是沿海倭寇之手,都将酿成大祸。
甚至,可称得上卖国叛国!
宋英越看越心惊,难怪这群人如此丧心病狂。
她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她觉得他们简直是无妄之灾,好好的回个家,却卷入这等险境;可另一方面,她又极佩服张任之、汪知州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