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960章(第2页)
五成对着这个年代来说不高但也不低,就拿泗州的世家租地来说,租子是六成。
如果按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来算,百姓活的尤为艰辛。
这个时代亩产低,大丰年大概是180斤左右,像现在这样的荒年能有120斤就不错了。
拿一个十口之家耕地十亩来说,亩产按180斤算,交五成就是900斤,那百姓就只得900斤粮。
如果是稻子,出米率是6到7成,平均下来一人每天只有一两四左右的粮食。
这个时代没什么油水,土里干活的青壮一天这点粮根本就不够。何况,除了吃的,百姓还得买盐买油买衣服等等,这些钱都得从这些粮食里出。
姜瑾的粮种亩产800斤,即使收五成国粮,十口之家手里还有4000斤粮。
这比他们以前种地不收租子还要多得多。
何况十口之家还可以分到一亩的旱地,旱地可种菜或是种土豆玉米什么的,能帮衬不少家用。
虽然粮种和肥料需要出钱另买,但这个价格不算高,在这些亩产面前算不了什么。
反正温饱是肯定没问题的,农闲还可以到城里找找临时工做做。
众人把这些数据在心里算了算,不由暗自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