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第2页)

说完,他将酒一饮而尽,泪水再次滑落。可这泪水里,究竟有多少是愧疚,多少是伪装,恐怕连他自己都分不清了。

几天后,队伍继续西行。

李隆基坐在马背上,依旧穿着玄色龙袍,身姿挺拔。

他偶尔会回头望向马嵬坡的方向,脸上露出悲伤的表情,引得随行的官员和将士们纷纷感叹皇帝重情重义。

只有高力士知道,在那悲伤的面具下,藏着一颗多么自私、多么怯懦的心。

走到一处驿站时,有人呈上了一份奏折,说是前方将领传来的战报,安禄山的军队已经占领了长安,正在四处搜捕皇室宗亲。

李隆基看完奏折,脸色苍白,双手微微颤抖。

他猛地将奏折扔在地上,怒声骂道:“都是杨国忠的错!都是杨玉环的错!若不是他们,朕怎会落到这般田地!”

高力士默默地捡起奏折,不敢作声。他知道,皇帝又在推卸责任了。

他宁愿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死去的人身上,也不愿承认自己当年的昏庸——是他沉迷美色,荒废朝政。是他听信谗言,错杀忠臣;是他指挥不当,导致潼关失守。

可这些,他都不敢面对。他只能沉浸在“开元天子”的光环里,做着重振大唐的美梦,却忘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圣主,早就死在了长安的繁华里,死在了他自己的私欲里。

夜晚,李隆基躺在驿馆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想起了开元年间的朝堂,姚崇、宋璟等贤臣环绕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想起了那时的大唐,四海升平,万国来朝;想起了自己颁布的一道道政令,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让大唐走向鼎盛。

那些记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如今灰暗的人生,也让他更加不敢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