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捕蝉(四)
海鬼战争如同一剂猛烈的催化剂,促进、或者说逼迫着纳米武装这件装备的相关技术快速发展。然而,这种催生也带来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相关技术过早地触及了瓶颈。 几年来纳米武装和尖兵所用上的“新东西”大同小异,在刘瑞方这样的老兵看来,不过是涂层性能更好、传感器又灵敏了些、重新设计了一套ui之类的改变,而真正关键的指标或技术却陷入了停滞,几乎不符合实战需求驱动技术突破的客观规律。
反倒是那些常规装备,电磁炮、激光近防、新式声呐……两三年就有一次重大突破,颇有种二战时技术爆炸的感觉。
正因如此,那个一度沉寂、如今又重启的“尖兵工程”才显得如此重要。
它代表的不仅是更强的单兵战力,更是一种可能的突破——让神经元操作系统的易用性提升,从而降低尖兵的选拔门槛,提升兵源数量。
至于眼前这尊矗立在甲板上的庞然巨物,刘瑞方敢肯定这绝非近几年技术瓶颈期下的产物。
它的设计理念、这种规模所需的技术积累、以及目前纳米武装的驱动系统所不能带动的巨大机构……其立项和研发恐怕要追溯到海鬼战争爆发之前。
刘瑞方想找到参谋问一问,哪怕因为保密要求不能知晓更多,但至少应该解释一下这个难以理解的情况。
我们的任务到底是什么?配合这个大家伙吗?船员们都离开了那我们呢?
舰岛被厚重的装甲板封死如一座沉默的堡垒。就在蛟龙突击队员们茫然无措时,舰内的广播系统响起,声音回荡在空旷的甲板显得有些骇人:
“全舰注意,‘先锋级’战术机已开始火控自检,仍滞留在甲板上的人员请立刻前往指定掩体设施。重复,立刻进入掩体设施。”
掩体?刘瑞方下意识看向舰岛那紧闭的、一样覆盖着装甲的舱门。
我们呢?按字面意思我们也算滞留在甲板上才对吧?
一股被排除在外的疏离感涌上心头。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切入了通讯频道。这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混响,显得又闷又沉,仿佛说话的人正淹在盛满粘稠的浴缸中。
“防冲击流程是针对没有足够防护的非战斗人员,战术机投送火力的时候……船会有些颠簸,待在甲板上存在一些风险。”那个闷沉的女声平静地解释道,“蛟龙突击队的各位,你们身上的纳米武装就是最好的保护,请保持当前队形稳定姿态,按照标准抗冲击流程准备即可,无需撤离甲板。”
当前队形?她能看到我们?可舰岛此刻是全封闭的。
刘瑞方猛地抬头,目光如电射向那尊近二十米高的战术机,它的眼睛闪烁着幽蓝色的光芒,此刻正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俯视着自己。
这声音的主人莫不就是刚才那个灰白的人影?
“您是……”刘瑞方压下心头的震撼沉声问道。
“沈靖雯。”闷沉的声音再次响起,简洁地报出了自己的名字。紧接着,语气里似乎带上了一丝极淡的、近乎刻意的温和,“不必用‘您’叫我,刘队长。之前就听说过蛟龙突击队的威名,在抗击海鬼的最前线各位都是我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