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父母的恩情
我叫萧红,今年50岁了。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我的脸庞,可内心深处那些温暖的回忆却愈发清晰。我生活在这座充满烟火气的三线城市,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见证了我的成长。之所以说这座城市的半壁江山见证了我的过往,是因为儿时的我随父母频繁辗转于城市周边的各个乡镇,那些乡镇是这座城市的组成部分,在那里度过的悠悠岁月,如同色彩斑斓的拼图,拼凑出了我记忆中这座城市的半壁江山。
我的家庭故事,是我生命中最独特的风景,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却深刻地影响着我的性格、价值观和人生走向。而这一切的开端,都源于父母当初的选择,他们的决定,宛如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引领我走向了如今的生活。
我的妈妈叫王玲,年轻时候的她,身上散发着能干与爽朗的魅力。那是大集体的年代,每个家庭都要派出劳动力到生产队挣工分,以此维系一家人的生计。妈妈是个老实本分、踏实勤劳的人,她从不耍小聪明,毫不犹豫地投身到生产队的劳动中。在田间,妈妈总是埋头苦干,那专注的神情令人动容。她弯着腰,双手熟练地劳作,额头大颗大颗的汗珠滚落,她也只是匆匆用粗糙的衣袖一抹,便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繁重的农活中。她做事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坚韧劲儿,只要开始,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做完做好,绝不半途而废。正是妈妈这种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品质,赢得了姑姑的青睐。姑姑觉得妈妈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姑娘,于是热心地牵线搭桥,促成了妈妈和爸爸的美好姻缘。
爸爸的家庭条件在当时比不上妈妈家,但他是个有志气、有抱负的人。他凭借着自身的勤奋刻苦和不懈努力,考上了大学,顺利拿到了文凭,随后当上了村官。在村官的岗位上,爸爸始终秉持着老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原则。他常常深入村民家中,与村民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实际需求和面临的困难,为村民们出谋划策,解决了许多棘手的实际问题。他积极推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致力于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由于爸爸工作出色,成绩斐然,他被推荐到组织部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妈妈后来回忆起选择爸爸的原因,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她说:“你爸爸那时候虽然家境不好,但他为人老实,又有上进心,跟着他,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事实也正如妈妈所料,婚后,爸爸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前往外乡工作,留下妈妈独自撑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