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123456 作品

自由与陪伴(第2页)

小杨无奈地感慨:“我现在连自己都难以养活,又怎么能给家人提供优渥的生活呢?看看如今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工作不稳定,收入微薄,我自己这辈子都过得没有盼头,何苦让我的孩子重蹈我的覆辙呢?如果非要我结婚,除非我家真的有皇位要继承,不然我真的没有信心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我不想让未来的孩子跟着我受苦,也不想让另一半跟着我过没有保障的生活。”

和小杨有着相似想法的还有小李,她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凭借自己的努力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一技之长,在经济上实现了相对独立。她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愿意在婚后被传统的家庭观念所束缚,她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享受生活的美好。

然而,在一些男青年的传统观念里,一旦结婚,女性似乎就应该成为家庭的附属,承担起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的责任。小李对此非常反感,她理直气壮地反驳道:“我自己有能力挣钱养活自己,不花你的钱,凭什么要听从你的摆布?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会轻易为了婚姻放弃自我。我希望在婚姻中,双方是平等的,都能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共同为家庭努力,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支配。”

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现实状况也对小李的婚姻观念产生了影响。她知道,对于女性而言,即便到了 60 岁,只要愿意,随时都有可能找到结婚对象。但她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愿意为了结婚而降低自己的标准,更不愿意将婚姻视为扶贫的手段。她渴望的是一份真挚的感情,一个平等的伴侣,而不是仅仅为了结婚而结婚。

就在小杨和小李坚定地选择不婚的时候,小杨却因为父母之间的感情而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

小杨的父母那一代人的婚姻,遵循着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结婚之前,他们甚至连对方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更别提有什么感情基础了。他们的感情是在婚后漫长的岁月里,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有一次,小杨的母亲突然身体不舒服,整个人虚弱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父亲得知后,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心急如焚地赶回家。他轻轻地坐在母亲的床边,用手温柔地抚摸着母亲的额头,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心疼。他一会儿小心翼翼地为母亲端来热水和药品,细心地照顾母亲服药;一会儿又温柔地询问母亲的感受,生怕母亲有任何不适。

为了让母亲得到更好的治疗,父亲还亲自带着母亲去医院,楼上楼下地跑,挂号、缴费、取药,忙得满头大汗,却毫无怨言。在医院里,父亲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给予她力量和安慰。母亲靠在父亲的肩头,眼中满是依赖和感激。

而当父亲身体不适,没有胃口吃饭时,母亲则会绞尽脑汁,变着花样为父亲准备他喜欢吃的饭菜。她会早早地去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然后回到家精心烹饪。每一道菜都充满了对父亲的关爱,她会仔细地控制火候,用心地调味,只为了让父亲能多吃一点。

最近,母亲身上起了带状疱疹,那钻心的疼痛让她备受折磨,常常疼得睡不着觉。父亲心疼得不得了,不仅按照医生的嘱咐,细心地为母亲涂上各种药膏,还在夜里默默地守护在母亲身边。他不敢睡得太沉,每隔一会儿就会醒来看看母亲的情况,只要母亲稍有不适,他就立刻起身照顾。他会为母亲轻轻按摩,缓解她的疼痛;会为母亲倒上一杯温水,润润她干燥的喉咙。

父亲胃部不舒服的时候,母亲想起自己曾经喝萝卜姜汁调理好了胃,便不顾严寒,亲自到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萝卜。回到家后,她精心地为父亲制作萝卜姜汁,烧好后一勺一勺地喂给父亲喝,眼神中满是关切和心疼。父亲喝着母亲亲手做的萝卜姜汁,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那一刻,他们之间的感情在温暖的氛围中愈发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