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祖宗十八代(第2页)
四士祖叫高祖,“高”本意是楼台的高大形状。高楼比地高,但是比天低。
三世祖叫曾祖,指的是跟自己相隔两代的祖宗。
接下来就很熟悉了,祖父也就是我们的爷爷,简称“祖”他被称为二世祖。
最后是自己的父亲,也简称为“父”他被称为一世祖。
然后就是我们的下九代:
儿子简称为“子”为一世孙。子丑寅卯,子在地支中排行第一,寓意的是子孙有条不紊的繁衍下去。
孙子简称为“孙”,“孙”字是由“子”和“系”组成的,讲的是血缘的传承。
曾孙也被叫做重孙,为三世孙。“曾”通“增”,指的是孙子的基础上再加一 辈。
四世孙叫玄孙,当然也叫元孙。玄有两层意思,一是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无穷变化 。二是很远,看不到的结果,寓意是永无止境。
五世孙叫来孙,在古代的人70岁已经算是古来稀了,所以基本上看不到这一辈的孙子了,所以属于是未来的孙。
60岁叫晜孙“晜”古代的时候同“坤”音。
七世孙叫仍孙,“仍”字有延袭之意,仍孙,指的是沿袭,一脉相承下来的孙辈。
八世孙叫云孙,云在空中,而且是虚无缥缈的。
九世孙叫耳孙,比云孙还要遥远的就只能是有所耳闻了。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古人认为肚子里的婴儿耳朵最后成型的,恰好也对应了最开始的鼻祖。
中国人是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亲”也有远近疏密之分,大致可以分为宗亲,姻亲与朋亲三类。从中衍生了“五服”“六亲”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又似乎不太清晰的概念。
什么是“五服”呢?在中国同姓同宗之人,将血脉相承的顺序,也有亲疏之别的,我们常说谁和谁是没有出“五伏”的兄弟,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两个人是“进门儿的”
许多地方都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指的是由自己往上数五代,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指的是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戚。从高祖到自己为五代,就被称为是“五福”。其实它最初的含义是指晚辈为过世的长辈所要穿着的丧服的样式。轻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共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是为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