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作品
第766章 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梁古城遗址、苇沟-北寿城遗址
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晋文化双璧:南梁古城遗址(周)与苇沟-北寿城遗址(东周)
山西省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黄土高原上分布着众多承载晋文化密码的古遗址。
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南梁古城遗址与苇沟-北寿城遗址分别以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的文化堆积和东周都城遗址为核心,构建了从原始聚落到早期国家的完整文明链条。
这两处遗址不仅是考古学的宝库,更是解读晋文化起源、发展及转型的关键样本。
一、南梁古城遗址:晋国早期都城的考古实证
地理与发现:晋南盆地的文明坐标
南梁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故城村西,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遗址北抵南庙村南沟壑,南跨故城水库至水库南岸,东伸入上、下二涧峡,西与北常村接壤。
1958年兴修农田时,当地出土春秋时期陶器与青铜器碎片,引发学界关注。
1979年,北京大学考古专家邹衡教授通过实地勘察,确认该遗址为春秋早期诸侯领域,与史料记载的晋国早期都城“翼”高度吻合。
1982年,考古队对遗址进行局部试掘,清理出西周至春秋战国的文化层。
2019年,该遗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特征:多时期叠压的文明图谱
新石器时代遗存:遗址中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存尤为丰富,常见器类包括鬲、甗、盆、折肩罐和豆。
仰韶文化晚期遗存以尖唇夹砂罐最具特色,纹饰流行通体绳纹与叠鳞状附加堆纹,显示与周边遗址的文化互动。
周文化遗存:作为遗址核心,周文化遗迹自西周早期延续至春秋战国,分为四期:第一期(西周早中期)出土鼎、簋等礼器;
第二期(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发现车马坑与青铜兵器;
第三期(春秋中期)出现大量陶范与铸铜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