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作品

第790章 太原市小店区非遗-牺汤习俗、王琼传说、小儿葫芦散

太原市小店区非遗三绝:牺汤习俗、王琼传说与小儿葫芦散的文化解码

在太原市小店区这片承载着三晋文明厚重底蕴的土地上,牺汤习俗的醇香、王琼传说的智慧、小儿葫芦散的药香,共同构筑起一座独特的非遗文化殿堂。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凝结着先人的智慧,更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牺汤习俗:三伏天里的千年传承

历史渊源与祭祀密码

小店牺汤习俗始于周代“牺牲祭祖”仪式,西周贵族以全羊祭祀祖先后,将羊肉连汤分食族人。

北齐时期,少数民族涌入晋阳带来养羊技术,羊逐渐成为百姓祈雨祭祀的核心供品。

据《太原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小店区40余个村庄形成“六月六祭天祈雨,煮全羊分食”的习俗,村民相信羊肉的温热可驱散瘟疫,保障丰收。

这一习俗在2007年列入山西省首批非遗名录,成为晋阳文化的重要符号。

工艺特色与食用智慧

牺汤以羯羊(阉割公羊)为主料,配羊头、羊脸、内脏等,经“三浸三洗”去腥:整羊入沸水焯烫后,换清水加小茴香、花椒、葱姜慢炖两小时,肉熟汤浓时捞出切片。

食用时配盐、胡椒、辣椒面调味,佐以本地切饼。

其独特之处在于伏天食用——三伏天喝汤后汗流浃背,民间认为可“排毒祛湿”,傅山先生更以此为基础研制八珍汤,赋予其健脾和胃的药用价值。

现代传承与文化创新

省级非遗传承人武建忠在“鹏程旺老味道”餐馆坚守40余年,坚持用大锅熬制、小锅调味的传统工艺。

其女武绚作为区级传承人,通过抖音直播展示选羊、焯水、熬汤全过程,吸引年轻群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