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东百堂问献鱼事
众人目光齐刷刷聚焦在陈元康身上。
“大将军,此时受诏恐非良机!”
陈元康话音未落,高澄原本慵懒的身子微微绷直。
坐握在右下首的崔暹眼锋微动,视线掠过高澄下颌线。
垂眸掩去眼底思量,左手整了整袍袖。
崔季舒冒出头:“昌国公此话怎讲?大将军外拒梁军、内定侯景,这般文韬武略,难道还担不起齐王之封?”
杨愔默言。
高澄仍旧没说话,等着陈元康自己说。
“大将军,且不说这天下未定、东西未合。
单是这颍川之地都尚未收回。
若在此时受封齐王,只怕会落人口实,言大将军志在僭越,有不臣之心。
届时朝野疑窦丛生,人心离散,反倒不美。”
略顿一顿,声音转沉:“再说,他日若西征,又师出何名?又以何聚将士之心、昭天下之义?”
高澄垂下眼眸:“你说得有道理......”
崔暹急忙抱手:
“大将军,攻一个王思政,尚且一年未下!何况黑獭麾下悍将如云!下官以为,如今眼下之重,应当放眼南线,强举‘统一大魏’之旗早已不合时宜。更恐自缚手脚,贻误大业!”
他的意思直接明了,直指核心,与其延续旧魏名号,不如另立新朝纲纪。
高洋紧盯着兄长的反应,兄长素来最听陈元康的劝谏,这一次,他也盼着兄长能如往常采纳陈元康之言。
若兄长趁势代魏自立,自己便再无出头之日。
他不甘愿此生只做高澄的陪衬,活成别人霸业中一个无声的注脚。
他更不甘永远屈居于这个自幼轻他、辱他、从未正眼瞧过他的兄长之下。
“崔仆射何出此言!”陈元康急声辩道,
“霸业当取天下,岂能固守一隅?再说晋阳、邺京孰为根本?先王迁都邺城,本就是退守之策,若不取西......”
“够了!”高澄突然厉声陈元康,他听不得“退守”二字,听不得别人说起父亲分魏之事。
本来各自都明白,何必还要各自装糊涂?
“霸业自然当取天下,可为何偏要借魏之名?”
所有人目光转向高澄,先前他还一直维持一副谦抑从容的姿态,此刻懒得披挂伪装。
高洋怔在原地,望向高澄的目光中满是惊诧。
崔暹唇角微扬。
“陈元康,你说的两城孰为根本都是后话,此事不再作议,当务之急正如你所言,乃是收回河南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