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丝膝枕 作品

第二百四十九章 林州决战(二)(第2页)

张角缓缓站起身来,目光温和而又充满力量,看着在场的每一位将领,缓缓说道:“明日这一战,是我们迈向胜利的重要一步,亦是我们为皇帝陛下分忧之战,我们肩负着皇帝陛下的殷切期望,只许胜,不许败!”

“必胜!必胜!”将领们齐声高呼,那声音犹如滚滚惊雷,冲破了漆黑的夜空,仿佛要将这股必胜的信念传递到战场的每一个角落,传递到每一个士兵的心中。

散会后,将领们各自匆匆回营,为明日的决战做最后的准备。周仓独自登上府城的城楼,静静地望着远方漆黑的夜幕。

那夜幕仿佛是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沉甸甸地压在大地上。他的心中思绪万千,深知明日之战必将是一场残酷的恶战。虽己方看似胜算在握,但战场形势变幻莫测,任何一个细微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毕竟,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林州军作为南楚皇帝控制地方的嫡系大军,无论是装备、训练还是战斗经验,在其国内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绝不可等闲视之。

一夜无话,当黎明的曙光尚未完全驱散黑暗,府城的黄巾军营地内,已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士兵们早早地起身,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自己的装备,仔细地检查着手中的武器。

他们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对战斗的渴望与无畏。将领们则穿梭在队伍中,用激昂的话语鼓舞着士气:“为了黄天!为了百姓!我们定能战胜敌人,创造辉煌!”

士兵们的呼喊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这股强大的气势,传递到敌人的阵营之中。

随着一声清脆而又响亮的令下,黄巾军缓缓打开城门,浩浩荡荡地出城列阵。那整齐的步伐,扬起阵阵尘土,仿佛是大地在为他们的出征而颤抖。

——————

黎明前的黑暗如一块沉甸甸的幕布,严严实实地笼罩着云昌府城。

城外,冷风在荒野上肆虐,干枯的草丛被吹得沙沙作响。林州军斥候王三如同一具雕塑般趴在干草丛中,双眼布满血丝,死死地盯着远处那高耸的城墙。在这漫长的半个月里,他几乎一刻也未曾松懈,时刻监视着城内黄巾军的一举一动。

按照将军的判断,这群龟缩在城内的黄巾贼寇,最多再撑两日,城门必破。王三想到这里,不禁低声嘟囔着:“这群缩头乌龟,也就只敢躲在城墙后面……”

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长时间的高度集中精力,让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

然而,就在他眨眼的那一瞬间,仿佛是黑暗中突然被点燃的导火索,城墙上陡然亮起了一连串火把。那些火把像是一条蜿蜒游动的火龙,在城头迅速蔓延开来。王三的心脏猛地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身体,右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号角上。

紧接着,他听到了那熟悉却又令人心悸的声音——云昌府沉重的城门,那扇已经紧闭了半个月的城门,正在缓缓打开,发出沉闷的“吱呀”声,仿佛是远古巨兽从沉睡中苏醒时的低吟。

“这不可能……”王三瞪大了眼睛,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干涩发紧。

城门洞开的黑暗中,首先出现的是一面杏黄色大旗,旗面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八个大字在火把照耀下格外刺眼,仿佛是一双双充满挑衅的眼睛。紧接着,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头裹黄巾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出城门。

更令王三震惊的是,这些黄巾军并非如传闻中那般杂乱无章地冲锋,而是以一种令人惊叹的严密队形在城门外迅速展开。

前排是手持大盾的刀斧手,他们的大盾如同一堵坚实的墙壁,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似乎能抵挡千军万马的冲击。其后是长枪如林的枪兵,枪尖在火光下闪烁着寒芒,犹如一片钢铁丛林。两翼则有骑兵游弋,他们胯下的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仿佛迫不及待地要冲向敌阵。整个阵列井然有序,丝毫不像是那群被视为只敢拒城而守,乌合之众的黄巾军。

“敌袭!黄巾军出城列阵!”王三终于反应过来,一把抓起号角,用尽全力吹响。

凄厉的号声如同一只锐利的箭,划破黎明的寂静,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附近的其他斥候听到这警报声,也纷纷响应,一时间,号角声此起彼伏,如同死神的召唤。

王三一边继续紧张地观察着敌情,一边对身旁同样惊愕不已的同伴吼道:“快回大营禀报!黄巾军倾巢而出,看样子是要与我军决战!”

那同伴如梦初醒,立刻转身,飞也似地朝着大营方向奔去。

林州军大营内,韩文星正伏案聚精会神地研究云昌府城防图。案头的油灯已经快要燃尽,豆大的火苗在风中摇曳不定,将他的身影在营帐上投射得忽长忽短。

这位四十出头的主帅,眼窝深陷,下巴上冒出了一层青黑的胡茬,连续多日的围城战,让他身心俱疲。但更令他焦虑的是,朝廷不断传来的催促文书,如同沉甸甸的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