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剿报(第3页)
两份军报看完,李景炎缓缓靠回宽大的椅背,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冰冷的紫檀木桌面,发出有节奏的轻响。
“臣卢植谨奏:托陛下洪福,南路军安抚剿抚并举,收效甚著。臣遣精干吏员,持《安民告示》与《招抚檄文》,深入红莲盘踞村镇,宣示陛下仁德,言明首恶必究,胁从罔治。大军所至,秋毫无犯,开仓赈济流离百姓。
红莲妖教‘青木堂’、‘白水坛’两股主力,裹挟教众六万余,盘踞‘落霞谷’。其首‘妙音娘子’狡诈,欲借地利与流民为盾顽抗。臣以精锐步卒封锁谷口要道,遣死士乔装潜入,焚其粮草,散播流言。
三日后,妖教内讧,‘青木堂’主率麾下三千教众倒戈,缚‘妙音娘子’及其心腹十七人,开谷请降!‘白水坛’残部欲趁乱突围,被我伏兵尽歼于谷外‘响水涧’。此役,斩顽抗妖首及骨干三百余,俘获三万五千余众,其中多为被裹挟良民,已按《安民十策》妥善安置。缴获之财物,半数充公,半数就地分与受难百姓,民心大悦!南路商道三处咽喉要隘已通,商旅渐复。唯余零星小股妖人藏匿山林,不足为患,旬日内可靖。恭请圣安。”
卢植的方略,如同他本人一般,绵密细致,攻心为上。不仅破敌,更收拢了民心,疏通了商路,将南路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李景炎眼中的赞许之色愈发浓厚,这位大儒用兵,深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髓。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卢植此举,不仅是在平叛,更是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好!好!好!”李景炎连道三声好,声音在御书房内回荡,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赞赏。他将两份捷报并排置于御案之上,烛光映照着他年轻却已显威仪的脸庞,计划比预想的顺利,如此一来,就剩下红莲教教主叶玄风一只主力,面对三路大军的合围,朕倒要看看这只瓮中之鳖,会不会插翅而逃?
“皇甫将军勇猛如虎,摧枯拉朽;卢尚书谋略深远,润物无声!此二人,真乃朕之肱骨!”他站起身,负手踱至窗前,望向北方黑山与南方落霞谷的方向,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与夜幕。
“传朕口谕:嘉勉北路军主将皇甫嵩及全体将士,破敌有功,赐金千两,绢帛五千匹,犒赏三军!阵亡将士加倍抚恤,其功绩着兵部详录,待假面红莲教主,大军凯旋,朕亲祭英烈!命皇甫嵩再接再厉,务必生擒或格杀教主叶玄风,根绝后患!”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要将这旨意随着风雪传至每一位将士的耳中。
“遵旨!”传旨太监的声音清脆响亮,在这御书房内久久回荡。
“再谕:嘉勉南路军主将卢植及全体将士,抚剿得宜,功在社稷,赐金八百两,绢帛三千匹,犒赏三军!卢植所拟《安民十策》推行卓有成效,着户部、吏部会商,择其良策,推广于新复州县!命卢植速速肃清残敌,恢复民生商贸,稳固南州!”
这一系列的奖赏与指令,不仅是对卢植及南路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治理的一种规划。李景炎期望通过卢植的经验,让更多饱受战乱之苦的地区重归繁荣,大军所过之处,更易推行新政。
“遵旨!”传旨太监再次领命,随后快步退出御书房,去将皇帝的旨意传达至远方的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