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翱 作品

第162章 追风弧箭(第2页)

此刻,三股杀气笼罩着韩信和那位年轻的将领。

“有。”韩信言简意赅,未留下后续。年轻的将领立刻手按剑柄,面色凝重地问道:“真的,他们去哪了?”出乎意料的是,韩信却这样说道:“我不能告诉你。”

“韩信!那两个人行为鬼祟、行色匆匆,一看就形迹可疑得很呐!依我之见,他们必定就是帝国正在通缉的要犯无疑了!快说,他们究竟跑到哪里去了?你可务必要如实告知于我啊!”说话之人瞪大双眼,紧紧盯着韩信,满脸急切之色。

只见韩信微微垂首,目光却落在了自己掌心的一根倒刺之上。他沉默片刻后,才缓缓抬起头来,面无表情地开口道:“此乃阁下的公差之事,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听到这话,那位年轻将领的脸色瞬间变得愈发冷峻起来,眉头也紧紧皱在了一起。他死死地盯着韩信,厉声道:“哼!你这般态度实在令人怀疑!事已至此,若你再不配合交代清楚,休怪我对你不客气了!”

韩信与那位年轻将领之间的对话,使得两人周身的杀气愈发浓重。

韩信继续细心地清理着手上的倒刺,开口说道:“表面看来,我是有点可疑。”仿佛是在对自己说,又仿佛是在对他人诉说。年轻的将领迅速抓起剑,说道:“不好意思,你必须跟我。”突然间,一阵号角声响起。年轻将领的面色骤然一变,他开口说道:“鹰扬号,出事了。”年轻的将领迅速转身离开,临走时仍不忘撂下狠话:“韩信,我会再来找你。”

韩信转过身,低声自语道:“钟离昧,我会来找你的,这只是开始。”正当韩信准备离开时,一个高大的身影挡住了我的去路。

这位军官名为白屠,他狡猾奸诈,善于攀附权势,平日里常对普通民众施以压迫。对待下属,他更是专横跋扈,倚仗着与大秦武安君白起那微乎其微、几乎难以追溯的亲戚关系,对同僚和下属进行恐吓。(《新唐书》上,书上写“始皇思其功,封其子仲于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

在高渐离和逍遥子离去路上,他们迎面遭遇了一支秦军小队。队伍的领头是一位身着蓝底银饰甲胄的年轻将领。这位将领腰间佩戴着一把佩剑,背后还负有一把银光闪闪的弓和箭袋。高渐离迅速拉低了斗笠,两人与秦兵擦肩而过。然而,那年轻将领突然转过头来,厉声喝道:“你们两个站住。”然而,他的警告只换来了高渐离和逍遥子更加迅速的离去。眼见两人毫无停步之意,他急忙拿起弓箭,再次发出警告。“站住,再走我要放箭了。”两人并未停歇,迅速拐进了左边的小巷。

当两人刚拐进巷子时,一阵寒意突然袭来。高渐离轻巧地侧身躲避,一支带有银色箭头的箭矢紧贴他的鼻尖飞过,最终深深扎入一旁的木板中,连倚靠在木板上的大铁锤似乎也因这突如其来的袭击而惊跳了一下。在江湖中闯荡多年,高渐离目睹了这支箭矢的轨迹,心中不禁暗自思忖:“此人射术惊人,莫非是楚国失传已久的追风弧箭。”三人相互对视一眼,沉默不语。

年轻的将领引领着他的部下迅速向小巷奔去。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只遇到了一个老朋友——韩信。“韩信真的是你?”年轻将领的话语中透露出喜悦之情。“好久不见。”韩信的话语中并未流露出故友重逢的喜悦,反而透露出一种疲惫之情。原因无他,作为人肉快递的他,此刻只渴望尽快找到一个安歇之地。

年轻的将领挥了挥手,示意跟随在后的士兵退下。他将已经抽出并紧握在手中的剑重新插回剑鞘。随后,他快步走上前去,将手搭在韩信的肩上,急切地问道:“这些年你到哪里去了?”韩信依旧保持着那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四海漂泊,一事无成。”他一边说着,一边低下头,紧接着又抬起头来,目光投向那位年轻的将领,继续说道:“还好,你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