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怎么追抽象派(第2页)
再做“梗的创作者”。抽象女最反感“尬玩梗”的人——那种把“梗”当模板,不管语境硬套的行为,比不懂梗还让人尴尬。比如她跟你说“今天淋雨了,好惨”,你硬接“恐龙扛狼扛狼扛”,只会让她觉得你在敷衍。真正的高阶玩法是“梗的二次创作”,结合她的语境造新梗。比如她抱怨“上班如上坟”,你可以说“那我建议你带点纸钱,给老板烧点,说不定能涨工资”;她发美食照片说“减肥失败”,你可以回“没事,胖了我帮你扛,反正我力气大,扛得动一个吃货的倔强”。这种带着个人特色的梗,既贴合当下的聊天氛围,又藏着你的用心,比生搬硬套的热词更能拉近距离。
最后要记住:梗是工具,不是目的。别为了玩梗而玩梗,更不能用梗代替真诚。如果她跟你说家里人生病了,你还在甩“笑亖”的表情包,只会让她觉得你冷漠。这时候,不如收起梗,认真说一句“需要帮忙的话,随时找我”——偶尔的“破功”,反而会让她觉得你靠谱。
三、分类型突破:“闷骚型”要拆壳,“明骚型”要合拍
抽象女看似都是“疯批”,实则分两种:一种是“线上疯、线下静”的闷骚型,另一种是“线上线下都疯”的明骚型。追法不对,努力白费,得按需定制策略。
先搞定“闷骚型”抽象女。这类女生现实中可能是文静的乖乖女,说话轻声细语,甚至有点社恐,但一到网上就像换了个人,梗比谁都密,表情包比谁都野。她们的“抽象”,更像是对现实中压抑的释放——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说的话、不敢做的事,全在网络里补回来了。
追她们,关键是“创造能让她放飞的场景”。别约咖啡厅、图书馆这种需要“端着”的地方,那只会让她继续戴面具。可以试试卡丁车、密室逃脱、livehouse这类能释放天性的场合:在卡丁车赛道上,看着她踩油门时尖叫着喊“冲啊”,比在微信里发“哈哈哈”更能拉近距离;在livehouse跟着音乐蹦跳时,她可能会卸下防备,跟你分享耳机里的私藏歌单。重点是让她觉得“在这里不用装”,比如你可以提前查好场地的特色,跟她说“那家密室有个环节要学猩猩叫,我猜你肯定比猩猩叫得像”,用玩笑打消她的顾虑。
另外,要学会“从线上梗过渡到线下细节”。比如她在微信里说“最近想吃螺狮粉,臭味越重越好”,你别只回“我也爱吃”,可以默默记下,下次见面时带一份正宗的柳州螺狮粉,说“听说这家的臭味能熏晕隔壁小孩,适合你这种‘重口味’”。这种“把线上的梗落到线下”的举动,会让她觉得你不仅懂她的玩笑,还记着她的喜好,比单纯的“我懂你”更有杀伤力。
再来说“明骚型”抽象女。她们线上线下一个样,现实中也敢跟你开玩笑、讲段子,甚至会主动跟你分享离谱的经历,比如“昨天买奶茶,店员给我多放了三倍糖,我现在甜得想原地去世”。她们的“抽象”不是伪装,而是真实性格的外放——活得通透,不矫情,讨厌按部就班,喜欢新鲜刺激。
追她们,不用玩太多套路,关键是“陪她一起疯”。她想凌晨三点去山顶看日出,你别跟她说“熬夜对身体不好”,可以说“我查了天气,山顶可能有点冷,我带件外套,再备点啤酒,边喝边等太阳”;她想去尝试网红黑暗料理“榴莲臭豆腐”,你别皱着眉说“太恶心了”,可以跟她打赌“谁先吐出来谁请吃饭”。她们最反感“扫兴鬼”,却会对“陪她疯到底”的人产生好感。
但“陪疯”不代表“无脑纵容”,还得有点“靠谱的分寸感”。比如她心血来潮说“去邻市看脱口秀吧,现在就走”,你可以说好,但顺便查好末班车时间,说“票买好了,不过我们得赶最后一班车回来,不然明天上班要迟到——当然,你想请假的话,我陪你”。这种“既满足她的冲动,又考虑现实”的态度,会让她觉得你“玩得起,也靠得住”。毕竟,再爱疯的女生,也需要一个能在她疯够了之后,稳稳接住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