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庸白鱼 作品

第358章 战争天平的变化(第3页)

如今,残酷的现实给了他们沉重一击,米利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整个国家岌岌可危 。

于是,被打脸的米利坚高层,厚着脸皮再度找到谢菲尔德,将主持战局的重任交予他。

而这正中谢菲尔德下怀,他不动声色地接过指挥权,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重掌指挥权后,谢菲尔德凭借在西点军校积累的深厚军事理论,以及多场战役中锤炼出的实战经验,迅速调整战略。

他决定效仿曾经与米军打的难舍难分的某个故人,指挥米军开展游击战,利用本土复杂的地形和民众基础,与北亚罗斯军队周旋。

随后,谢菲尔德提出“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策略,打算从御秦集团购置武器装备,借助御秦集团的力量制衡北亚罗斯。

虽说近年来米利坚实力有所衰退,但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内经济逐渐回暖,相较于经济不景气的北亚罗斯,米利坚财大气粗,采购规模远超对方。

此外,鉴于御秦集团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米利坚此前就对国内多家无人机公司进行了大量投资。

战争爆发后,这些无人机公司优先向军方供应产品,为米军提供了新的战斗力。

很快,在谢菲尔德一系列战术调整与指挥调度下,原本一溃千里的米军稳住了阵脚,成功抵御住北亚罗斯军队的凌厉攻势。

尽管双方就此陷入了僵持不下的拉锯战,但这无疑为米军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随着米利坚本土源源不断地补充兵力,缓过劲来的米军开始发挥熟悉地形、补给便捷等本土作战优势。

在城市巷战、山地争夺中,米军逐渐扭转局势,一步步将被北亚罗斯军队占领的土地夺回。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远离本土、深入远洋作战的北亚罗斯军队,随着战线拉长,后勤补给愈发困难。

士兵们长时间高强度作战,身心俱疲,军队战斗力开始出现明显下滑,疲态尽显 。

战争的天平,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