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离风雅 作品
第435章 鼠疫(二)
“古代没有杀虫剂,如何灭蚤灭鼠?”
她自语着,指尖叩击案面。
忽然想起幼时在孤儿院用草木灰除虫,又想起《千金要方》里“以石灰撒地,可避湿秽”的记载——草木灰的碱性能抑制跳蚤活动。
石灰可干燥环境,减少老鼠藏匿处。
她立刻在纸上补充:“1. 流民营内铺草木灰,每日更换;
2. 营周挖浅沟,填石灰,阻止老鼠窜入;
3. 令流民将衣物煮沸后晾晒(沸水可杀蚤卵)。”
接着是隔离,这是古今防疫共通的核心,却也是古代最棘手的环节。
现代的隔离是“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有负压病房、专业医护;
可苍凌的隔离,此前只停留在“将病人扔出营外”,任其自生自灭,反而造成疫情扩散。
时晚夏想起万历年间山西鼠疫的惨状,官府封死患者家门,导致全家惨死,她不禁攥紧了笔。
“必须划分隔离区,而非简单抛弃。”
她在纸上画了三个方框,分别标注“疑病区”“确病区”“康健区”:
“疑病区收发热、生疙瘩者,确病区收已显危症者,康健区为未染病流民。”
“各区之间隔三丈,用竹篱笆隔开,派兵士看守——非防流民逃出,是防疫情传入。”
然后是治疗与物资。
现代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可苍凌只有草药。
她翻出案头的《瘟疫论》,里面记载“连翘、板蓝根可清热解毒,当归、红花能活血散瘀”,虽不能直接杀死鼠疫杆菌,却能缓解症状、增强患者抵抗力。
她写下:“令太医院煎制‘清热解毒汤’,每日分发给疑病、确病区流民;康健区流民每日饮煮沸的艾草水,增强抵抗力。”
最后是尸体处理。
现代会用密封袋包裹尸体,焚烧后深埋,可古代百姓信奉“入土为安”,焚烧尸体必会引发抵触。
时晚夏沉吟许久,想起清末伍连德处理东北鼠疫尸体的办法——说服官府,以“火葬可断疫根”为由强制执行。
她在纸上写下:“确病区死者,需在城外无人处集中焚烧,骨灰深埋三尺,周围撒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