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染霜 作品

第374章 登山,故友踪迹(4000)(第3页)

法言开口询问。

他们完全可以绕开这座‘山’,自其它道路前行,必然会更加安全,节省时间。

张元烛默然,将掌中玉书放在一旁:

“为了一位故人,我感知到她身处此山之中,需要看上一眼,确认无事。”

“故人,道兄在正道竟然也有故人,倒是出乎意料。”

法言面露惊愕。

这确实是她未想到的缘由。

随即,好似不经意间询问出声:

“不知这位故人,是那位天骄神女,竟然让道兄这样的人,跨越山河而至。”

张元烛双臂平放于膝,似乎明悟了什么,直言:

“一位真正的道友,逝去前嘱托之人,让我进行照看。”

“虽然已经完成诺言,但既然至此,还是看上一眼,确认安危。”

“道兄重情多义。”

女子轻叹。

决绝而果断,重情而多义,这样的近乎相反的性格,却在一人身上完美体现。

“遵循本心罢了,算不得什么。”

“于我等而言,最重要的还是修行,求得大道。”

青年自地上拿起玉书,再次翻看了起来。

“我翻阅经文,体会道经,感悟雷法,不知可否与道友探讨一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若有可能,自然想要与眼前这位佛门弟子论道一次。

闻言,法定神情轻松,合十的双掌,缓缓放下,做出松懈姿态。

“道兄所邀,求之不得。”

轻笑声中,女子直接阐述起了修行以来,观看佛经、体悟大道,带来的感触。

“刻刀落处本无相,肩头佛文百万重,应无所往生心时,方见佛陀落于”

张元烛神情郑重,仔细聆听,在法言声音落下后,开始阐述自身修行感悟。

一赤一黑,一旁门一正道,两人相对而坐,于此刻毫无保留,进行交谈。

智慧于此刻碰撞,道与道于此刻交织。

两人皆是聪慧之人,几句交谈,便会有不同感悟。

从夜幕到清晨,又从清晨到夜色,两人尽皆沉浸在论道之中,忘记了登山之事。

直到第三日凌晨,大日初升,金辉穿过阵法洒落。

张元烛才停下交流,立身而起:

“数日论道受益匪浅,不过该结束了。”

“听从道兄之言。”

法言缓缓起身,双手合十,神情平和。

此刻,一旁始终不言不语的法定,也站起身来,走到了法言身侧,轻语:

“师妹、道兄,我们确实该走了,不能在青阳斋之地久待。”

“好。”

青年颔首。

手掌探出,轻轻一招。

大阵撤去,一方方阵盘,自周边飞出,飘入储物袋内。

待到布阵材料收回,张元烛手掌落后,一拍帝剑。

咻!

长剑横空,锋芒毕露,流转着缕缕剑气。

青年一跃而上,俯看向下:

“来,带你们冲上青木山巅。”

话语飘落,两道倩影化虹而至,降落于剑身。

张元烛立身剑尖,昂首上望,望着看不见尽头的崖壁,脚掌轻跺。

轰隆!

剑气冲霄,剑光刺目,瞬息间横贯数百里长空,登山而去。

一道道目光投注而至,一道道虹光自觉退避。

剑光速度极快,一路攀

登,不过两个日夜轮转,便登上了崖壁。

霎时间

灵气如狂风般席卷而来,掀起衣袍,吹拂乌发。

张元烛脸庞浮现认真,感知着周边灵气,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愕。

这样的灵气浓度,完全可以与灼阳道脉主脉相提并论,而这还是青木山上平常一处地界。

如果他收集的信息没有错误,青木山潦阔,占据方圆数百万里。

“穷乡僻壤,原来是这样吗?”

张元烛喃喃自语。

与逝川平原相比,古崖山确实称得上苦寒之地,让正道诸宗看不上眼,不愿停留。

片刻后,青年注意自四周灵气收回,他看向了前方。

一座浩大城池映入眼帘,占据数千里河大地,探入云层。

各色虹光自苍宇落下进出其中,宛若喷泉一般永不停歇,城门之处,百里人流,徐徐推进。

论道声、嬉闹声、大笑声,不断传入耳中。

好一处繁华盛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