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明月犹在 作品

第734章 拔剑四顾心茫然

破碎坠地之后的龙泉小镇。

杨家药铺,崔瀺跨过门槛,径直步入后院。

稀奇的是,这会儿的后院这边,天井下,除了那个整天吞云吐雾的杨老头之外,还多了一个中年汉子。

昔年药铺的伙计之一,杨老头的徒弟,十境武夫李二。

貌似也是刚来。

两人循声望去。

崔瀺摆摆手,转身走出门外,给师徒两个挪了个说话的地儿。

肌肉扎实的汉子,随便挑了张长凳坐下,位置却很有讲究,刚好处于师父他老人家的对面,两人中间隔着一口天井。

这是药铺不成文的规矩。

没人敢坐在老人身旁,别说李二郑大风这些药铺伙计,就算当年的齐静春,登门拜见之时,都是如此。

有什么隐晦说法,也没人知道。

杨老头敲了敲旱烟杆,“说吧,说完之后,就可以走了,国师大人还在门外等着呢。”

李二点点头,他一向快言快语,遂直接说明了来意,“师父,我此次离开北俱芦洲,是察觉到了陈平安有难。”

“我打算走一趟南边,可又不太清楚,陈平安如今的具体位置,所以想请师父破例出手,为我指明方向。”

杨老头不咸不淡的嗯了一声。

老人问道:“知道具体缘由?”

李二摇摇头,理直气壮道:“不知,但对我来说,此中门道儿,也没必要知道,我这次去,就是报恩。”

“当年李槐能安然无恙的去往大隋,到新山崖书院读书,一路上还得了不少机缘,就是因为陈平安的一路护道。”

汉子笑道:“其实这次返回家乡,中途我就绕道,暗中去了山崖书院那边,见了李槐一面,

不得不说,陈平安教的很好,这混小子,虽然距离儒家贤人还差得远,不过到底是有了点学问了。”

李二沉声道:“于情于理,我都不能坐视不管,有恩报恩,天经地义。”

杨老头吐出一口烟雾,“你要去,我不拦你,不过去之前,记得走一趟老龙城,跟郑大风知会一声。”

李二挠挠头,不明所以。

老人微笑道:“提前跟他打个招呼,完事之后,去给你李二收尸,把你这十境武夫的尸骨带回来,我熬碎了煮成药,还能卖点金精铜钱。”

李二皱眉道:“陈平安招惹的,到底是何方神圣?”

杨老头用烟杆子指了指他,笑容之中,还带着点意味深长,颔首道:“一个你李二,同样需要报恩的人。”

汉子眉头都挤到一块儿去了。

想不明白。

杨老头随口问道:“你这次见李槐,他是什么境界了?”

李二答道:“练气士第五境瓶颈。”

“不觉得奇怪?”老人晃了晃烟杆。

汉子点点头,“是有些奇怪,我在书院那边打听了几下,据说这小子对于修道一事,极为惫懒,

能不修,就不修,平时多是拉帮结派,闹得书院鸡飞狗跳,我也纳闷来着,李槐是怎么跻身铸庐境的?”

杨老头又问,“李宝瓶呢?”

李二知无不言,说道:“这丫头更不得了,才这么几年时间,居然已经是个洞府境修士,距离观海,也不算远了。”

老人笑了笑,“就没有仔细想过,这两个孩子,当年都接触过谁?”

李二不假思索道:“陈平安啊。”

杨老头点头又摇头,“当年负笈游学,陈平安确实是他们的护道人,但是除此之外,你再想想。”

“他是一个外乡人。”

李二猛然醒悟。

“是那个为齐先生出剑的十四境剑仙?”

随即他挠挠头,纳闷道:“可是这也不对啊,既为先生出剑,他又为何与陈平安走到了对立面?”

杨老头咂了咂嘴,答非所问,笑着说了句怪话,“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

某些人曾经的些许善意,当时不觉得如何,可往往就能伏线千里,影响之大,无从推衍。”

杨老头说道:“回去吧,这浑水,你要沾上一点,就没人救得了你,但是等到事情结束,你可以让李槐在下次返乡的时候,去一趟神秀山那边。”

李二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敢再问什么,起身之后,恭恭敬敬的磕了几个响头,转身离去。

崔瀺走入后院。

破天荒的,这位国师大人,随手提起李二曾坐过的那条板凳,到了另一侧,挨着杨老头坐下。

杨老头也不觉得如何。

崔瀺说道:“这次来,是想在老神君这边,看看那张供桌。”

杨老头笑问道:“书简湖已经水落石出了?八九不离十,是齐静春赢了,当然,也是你崔瀺赢了。”

“你们两个师兄弟,瞒了天下百年有余,结果到头来,猛然回想,才知道你们并非死敌,早就开始了共谋大业。”

崔瀺笑了笑,没有回话。

杨老头把烟杆子往地上敲了两下,刹那之间,两人所在的头顶,在那天井之下,烟雾缭绕。

待到散去之时,眼前已经多出了一张供桌,上面的香火,足有数十支,有的火势迅猛,有的已经快要熄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老头抬起烟杆,指向其中的两炷香,“这就是那两个一,两人加起来,都不咋地。”

崔瀺疑惑道:“陈平安的香火快要熄灭,我可以理解,毕竟书简湖之局,就是要让他山水颠倒,以人性为主的……”

“可宁远的香火,为何还是熄灭状态?再不济,点燃它,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吧?”

杨老头眼眸低垂,摇头道:“这小子就一滚刀肉,他不想上桌,就没人能给他点火,我也不行。”

顿了顿,他说道:“非要点,也不是不行,但很有可能,我这药铺,在此之后,就得搬家了。”

国师大人啧啧称奇,“怪哉。”

崔瀺来此,就只有这一个目的,所以也没想多待,他还要即刻返回大骊京师,操持一众事务。

杨老头忽然问道:“国师大人,我们选的这条路,到底是对是错?”

崔瀺直言道:“不清楚,不过要是最后做成了,应该是对的,至于过程有无对错,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崔瀺转而问道:“那半个一?”

杨老头点点头,“还在落魄山。”

“还要多久?”崔瀺问。

杨老头叹了口气,“再等等。”

国师大人略微皱眉,“我们已经错失了一次机会。”

杨老头嗯了一声,缓缓道:“容我再观望观望,毕竟捏在手里一万年,如此轻易的送出去,多少还是有些不舍。”

若说昔年的骊珠洞天,里面蛰伏这么多的山巅修士,谁才算得上是东道主、土财主,那么毫无疑问,一定是杨家药铺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