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182章(第2页)
“让游客不只是看景,更是来体验一个‘世界’。这样就能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缩短投资回报期。”
三个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思维激烈碰撞。
他们从具体技术细节到宏观商业模式,从生态保护到文化挖掘,争论中不乏火花,补充中更显深度。
李仕山和沈峰站在一旁,听着三位年轻人充满激情与智慧地讨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而满意的笑容。
沈峰忍不住低声对李仕山说:“书记,您选的这三块好钢,真没看走眼!有想法,有冲劲!”
李仕山微微颔首,眼中满是欣慰的笑意,对沈峰的话深表认同。
“说得对,”他接口道,语气带着一种长辈般的赞许,“年轻人思维活跃,点子多,正是我们谷山转型最需要的新鲜血液。”
看到这些精心选拔出的青年才俊终于沉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谷山的发展蓝图中,这正是李仕山最乐见的结果。
人心可用,未来可期。
沈峰听着李仕山这番明显带着“过来人”口吻的评价,忍不住用极其古怪的眼神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凑近一步,压低声音吐槽。
“喂,我说李书记,您老人家今年贵庚啊?”
“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四吧?比冯帆他们能大几岁?”
“这话从您嘴里说出来,怎么听怎么像…嗯…退居二线老干部的年度总结发言?”
李仕山被沈峰这么一噎,先是一愣,随即才猛地反应过来。
是啊,自己今年才二十四岁。
比冯帆、林薇他们确实大不了多少,甚至章明远可能还比他稍长一点!
刚才那番语重心长的话,配上自己的年龄,确实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违和感。
“噗…” 李仕山自己也没忍住,失笑出声,带着点自嘲地摇摇头,“看来是人不老,心态先老了。操的心太多,未老先衰啊。”
沈峰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一本正经地小声补充道:“何止是心态,你这心思,我看起码修炼了五百年,成精的老狐狸也不过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