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226章(第2页)
县委书记如此郑重其事地介绍,还特意点明“铁哥们”的关系,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顿时,一张张或威严或儒雅的脸上都绽放出无比热情的笑容,纷纷起身与陈山河握手寒暄,言辞恳切,态度亲热得仿佛认识多年。
“书记眼光就是独到,亲自引荐的人才,那绝对是栋梁之材!”
“山河同志,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千万别客气!”
“书记,您有山河同志这样的兄弟相助,咱们谷山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啊!”
“……”
陈山河毕竟这种场合他还经历得不多,表情有些僵硬的回应着。
渐渐地,陈山河注意到,这个酒局县委组织部长陈文斌没有参加,县委常委也只来了几位,外加一个纪委副书记郝明。
这就说明,今天李仕山引荐给自己的这些人,都是他的亲信,也可以说是他的班底。 他们还发现这些人说话有个特点,核心旋律只有一个:围绕着李仕山赞美。
他们每一句称赞他陈山河的话,最终都巧妙地绕回到赞美李仕山的“慧眼识珠”、“知人善任”、“领导有方”上。
城关镇党委书记于保治感慨道:“书记,您提出的‘党建引领、产业富民’这八个字,真是抓到咱们谷山发展的牛鼻子了。”
县委办主任范有亮立马补充道:“关键是书记您敢于用人,敢于把像山河同志这样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人放到一线去淬炼,这种魄力,这种远见,是咱们谷山之福”
陈亮更是直接,“书记,您下午处理红峡乡那事,快刀斩乱麻,既讲原则又讲情义,老百姓都服气!跟着您这样的领导干,我们心里有底,浑身是劲!”说着,他拿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李仕山面带微笑,听着众人的奉承,偶尔举杯回应,说几句“大家辛苦”、“工作需要群策群力”、“山河同志刚来,大家多带带”之类场面话。
李仕山既不居功,也不推诿,那份身处权力核心的从容淡定,仿佛已刻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