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青婷 作品

第14章 (425)集体游戏(第2页)

林芳的眼睛亮了一下:“真的吗?他在家从来不肯碰画笔的……”

“嗯,”崔灿灿点点头,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张记录表,“您看,这是我们的每日观察记录。第一天他拒绝所有接触,第二天能在引导下坐五分钟,第三天……”她一项项解释着,手指划过表格上的“情绪稳定度”“指令配合度”等项目,每一个微小的“√”都被她特意强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芳认真地听着,手指却依然在包带上绞着,直到崔灿灿的声音顿了顿,她才急切地问:“可是……您还没回答我,他这个病……孤独症,到底能不能治好?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有的说能康复,有的说一辈子都……”她的声音哽咽了,没说出口的话像冰锥一样悬在空气里。 崔灿灿放下记录表,身体微微前倾,让自己的目光与林芳平视:“皮皮妈妈,我理解您的心情,每个家长听到‘孤独症’这三个字,都会像天塌了一样。但我必须跟您说实话——孤独症目前没有根治的药物,它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会影响孩子的社交、沟通和行为模式。”

她看到林芳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连忙补充道:“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没有希望了!通过科学的干预和持续的康复训练,很多孩子的症状都能得到明显改善。比如我们园里有个叫阳阳的孩子,刚来的时候完全不说话,现在已经能和小朋友简单交流了,还上了普通幼儿园的融合班。”

“可是……阳阳是特例吧?”林芳的声音带着颤抖,“皮皮他……他连看都不看我,叫他名字也没反应,我……”她再也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一颗颗砸在帆布包上。

崔灿灿没有立刻递纸巾,只是静静地看着她。这是每个孤独症孩子家长必经的阶段——否认、痛苦、挣扎,最后才能慢慢接受现实。她等林芳的哭声小了些,才轻声说:“皮皮妈妈,您知道吗?我第一天见到皮皮的时候,他把小熊抱得那么紧,好像那是他唯一的世界。但昨天,我给他一块草莓味的饼干,他犹豫了一下,接过去了。这就是进步,是他开始尝试信任这个世界的信号。”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相册,翻到其中一页:“您看,这是糖糖刚来的时候,连坐都坐不住,现在能画完整的画了;这是天天,以前一紧张就咬手,现在会说‘我不高兴’了。康复训练不是魔法,不能一夜之间改变什么,但它像种树,每天浇水施肥,总有一天会看到嫩芽。”

林芳盯着相册里孩子们的笑脸,眼泪还在流,眼神却慢慢从绝望变成了一丝动摇:“崔老师,您说……皮皮他……真的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吗?哪怕只是……一点点?”

“‘正常’这个词太笼统了,”崔灿灿合上相册,语气诚恳,“但我可以保证,只要我们一起努力,皮皮会学会表达需求,会减少自我刺激行为,会慢慢打开自己的世界。只是这个过程可能比普通孩子慢一些,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她顿了顿,看着林芳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皮皮妈妈,您的信心很重要。孩子能感受到家长的情绪,您要是慌了,他也会更不安。我们康复园会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从认知、语言、社交各方面帮助皮皮,但也需要您在家里配合,每天花时间和他互动,做简单的训练。”

林芳抬起头,用手背擦了擦眼泪,虽然眼圈还是红的,但眼神里多了些光亮:“崔老师,我……我听您的。我以前总觉得是我没带好他,才让他变成这样……”

“这不是您的错,”崔灿灿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孤独症的病因很复杂,不是任何人的责任。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一起帮皮皮。您看,这是我们为皮皮制定的第一阶段训练计划,包括触觉脱敏、眼神对视训练和简单指令的建立……”

她拿出一张打印好的纸,开始详细讲解。阳光透过窗户,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投下温暖的光斑,仿佛也在倾听这场关于希望的对话。走廊里又传来孩子们的笑声,那是糖糖在和小伙伴们玩“丢手绢”,虽然规则还有些混乱,但笑声却像铃铛一样清脆。

训练室里的“战争”与康复园的“魔法”

送走皮皮妈妈时,夕阳已经把康复园的外墙染成了橘红色。崔灿灿回到办公室,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桌上的保温杯里,早上泡的菊花已经凉透了。

“灿灿,还不走?”张姐抱着一摞绘本路过,“今天够累的吧,新家长的情绪疏导最费神了。”

“嗯,刚说完。”崔灿灿笑了笑,“皮皮妈妈还行,至少愿意听我说,也接受了干预的观念。最怕那种完全不配合,或者把孩子丢过来就不管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