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492)风裹奶香迎客至
出发去草原的那天,天还没亮透,尚朝都城的街道上只有零星几个赶早集的摊贩,挑着担子的脚步声在青石板路上敲出清脆的回响。崔灿灿起得比南南还早,在厨房把最后一包桂花糕装进油纸袋——这是她特意多做的,想着南南路上嘴馋,也能分给萧凛的随从们尝尝。院角的石榴树在晨雾里晕出淡淡的青影,前几日刚谢的海棠树下,新冒的绿芽沾着露水,像是悄悄替他们守着小院的旧时光。
“妈妈,萧叔叔的马车到了吗?”南南揉着眼睛跑出来,身上穿的新棉衣是崔灿灿用萧凛送的江南丝绸做里子,外面缝了厚实的棉布,领口还绣着他喜欢的小太阳图案。他手里紧紧攥着阿润送的小羊布偶,布偶的羊毛被他摩挲得软乎乎的,耳朵尖上还沾着几根没拍掉的棉絮。
崔灿灿笑着替他理了理歪掉的衣领,指尖触到他温热的耳垂:“别急,萧叔叔说卯时初到,现在还差一刻钟呢。来,把这个暖手炉揣好,草原上比咱们这儿冷,路上别冻着。”她把铜制的暖手炉塞进南南怀里,炉身上刻着缠枝莲纹,还是上次萧凛送的,里面装的银丝炭能暖大半天。
话音刚落,院外就传来马车轱辘碾过石子路的声音,跟着是萧凛爽朗的喊声:“南南,准备好了吗?咱们要出发咯!”
南南眼睛一亮,提着布偶就往门外跑,崔灿灿拎着行李跟在后面,就见院门口停着两辆宽敞的马车。前面那辆的车厢是深棕色的,车窗挂着厚棉帘,车辕两侧各挂着一盏羊角灯;后面那辆装着行李和给草原部落首领带的礼物,几个随从正忙着把最后一个木盒搬上车。萧凛穿着一身墨色的劲装,腰间系着镶银的腰带,比上次见时少了几分锦袍的华贵,多了些赶路的利落。
“萧叔叔!”南南扑过去,萧凛弯腰把他抱起来,故意晃了晃:“哟,我们南南今天精神头足啊!是不是昨晚没睡着,光想着草原了?”
南南脸一红,把脸埋在萧凛颈窝,小声说:“才没有呢,我睡得可香了!”可他攥着布偶的手却紧了紧,崔灿灿看了忍不住笑——昨晚她起夜时,还看见南南趴在窗边,对着月亮嘀咕“草原的星星会不会比这个亮”。
萧凛抱着南南往马车走,回头对崔灿灿说:“灿灿,你坐前面的车厢,里面铺了厚毡子,还有暖炉,路上能舒服些。咱们这次走的是官道,虽说是赶路,也会尽量走慢些,不会太颠簸。”
崔灿灿点点头,跟着钻进车厢。里面果然宽敞,靠窗的位置铺着羊毛毡,中间摆着一张小几,几上放着茶壶和点心,角落里还堆着一摞书——有给南南看的《山海经》,还有几本记录草原风土人情的册子。南南被萧凛放在毡子上,立刻爬过去翻书,手指点着《山海经》里的插画:“萧叔叔,草原上有没有像这个一样的奇兽啊?”
“草原上有比这更有意思的呢!”萧凛坐在他身边,拿起一本泛黄的册子,指着上面的图画说,“你看,这是草原上的‘风马’,跑起来比咱们都城的马快十倍,毛发是淡金色的,在太阳底下看,像裹着一层光。还有草原上的雄鹰,能飞得比云彩还高,能看见几里外的小耗子。”
南南听得眼睛都直了,把小羊布偶放在腿上,凑过去盯着册子:“那我能看见风马吗?我能摸一摸雄鹰吗?”
“只要咱们运气好,都能看见。”萧凛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不过雄鹰性子烈,可不能随便摸,得等草原上的牧民教咱们怎么跟它亲近才行。”
马车缓缓动起来,车轮碾过街道的声音渐渐变得平稳。崔灿灿靠在窗边,撩起一点棉帘往外看,晨雾慢慢散了,朝阳从城墙后面爬出来,把都城的屋顶染成橘红色。她想起三个月前刚到尚朝时,也是这样坐在马车上,心里满是忐忑,如今看着身边兴奋的南南,看着窗外熟悉的街道,忽然觉得这三个月的日子,像是过了很久,又像是眨眼就过——久到足够让南南忘记手机,爱上这里的生活;快到让她还没来得及细品小院的海棠香,就要带着南南去更远的地方。
“妈妈,你看!”南南突然拉了拉她的衣袖,指着窗外,“那是阿润家的书院!阿润是不是在里面读书呀?”
崔灿灿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果然看见不远处的书院门口,几个穿着儒衫的学生正往里走,门口的老槐树还是老样子,枝桠伸得老远。她笑着点头:“是啊,阿润现在肯定在跟先生读书呢,等咱们从草原回来,就能看见她了。”
南南点点头,又低下头摸了摸小羊布偶:“我要把草原上的事都记下来,回来讲给阿润听,还要给她画风马和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