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494)陆路策马:偶遇故人(第2页)
几人商量定了,便一同往客栈走去。王镖头早已将马匹牵到客栈后院的马厩,还点好了一桌饭菜,见众人回来,连忙迎了上去:“夫人,老爷,这位是?”
“这是我的表弟沈子瑜,正好同路,便一同前行。”石雯解释道。王镖头点了点头,引着众人进了包厢。
饭菜很快端了上来,有香喷喷的红烧肉、鲜嫩的清蒸鱼、酥脆的炸丸子,还有几样清爽的素菜,都是江南常见的菜式。沈子瑜一路赶路,早已饥肠辘辘,拿起筷子便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赞叹:“还是江南的菜合胃口,京城的菜总觉得少了点鲜味。”
南南嘴里塞着丸子,含糊地说:“子瑜哥哥,京城是不是有很多好吃的?我听人说,京城的烤鸭特别香,还有糖葫芦,一串能有好大一串!”
沈子瑜笑着点头:“是啊,京城好吃的可多了!烤鸭要去‘全聚德’,外皮酥脆,蘸着甜面酱,卷着薄饼吃,别提多香了;糖葫芦有山楂的、葡萄的、山药的,冬天的时候,外面裹着一层糖霜,又酸又甜。等到了京城,我带你们去吃!”
阿润听得眼睛发亮,放下筷子问道:“子瑜哥哥,京城的城楼真的比江南的塔还高吗?站在上面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吗?”
“那是自然!”沈子瑜放下筷子,比划着说,“京城的正阳门城楼,有三层那么高,站在上面,能看到大半个京城呢!城墙上的砖块,都是几百年前留下来的,又大又厚,听说以前是为了抵御外敌用的。”
阿才也凑过来,好奇地问:“那京城有夜市吗?夜市里是不是什么都有卖的?”
“当然有!”沈子瑜说得兴起,“京城的夜市在东华门附近,一到晚上就特别热闹,有卖小吃的、卖玩具的、还有说书的、唱曲的。我小时候常跟着父亲去夜市,每次都能玩到半夜才回来。”
三个孩子听得心驰神往,恨不得立刻就能飞到京城。萧冷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偶尔夹一筷子菜,眼神里也带着几分期待——她虽然不像南南他们那样活泼,但也对京城充满了好奇。
崔灿灿看着孩子们的模样,笑着对石雯说:“看来咱们这趟京城之行,定能玩得很开心。”
石雯点头笑道:“是啊,有子瑜带路,咱们也能少走些弯路。只是子瑜的寿礼还没找到,得多留意些。”
饭后,众人在客栈歇了半个时辰,便准备继续赶路。沈子瑜的随从已经去附近打听寿礼的消息,回来却说,昨天有樵夫看到几个形迹可疑的人,背着一个木盒往西边的山里去了。
“西边的山?”沈子瑜皱起眉头,“那山里有很多猎户,还有些山贼,若是寿礼被山贼抢了,可就麻烦了。”
萧凛思索道:“既然有线索,我们便往西边的山去看看。王镖头,你带着镖局的人,先护着石雯她们往京城方向走,我跟沈公子去山里找寿礼,找到后便赶上来与你们会合。”
王镖头连忙点头:“老爷放心,我定会保护好夫人和孩子们。”
石雯却有些担心:“你跟子瑜去山里,会不会有危险?不如多带几个人去。”
萧凛握住她的手,安抚道:“放心,我功夫尚可,子瑜的随从也会些拳脚,不会有事的。你们先往前走,我们很快就会赶上。”
沈子瑜也道:“石雯姐姐放心,我们只是去看看,若是真遇到山贼,我们也能应付。”
石雯见他们坚持,只好点头同意,又从行李里拿出一个锦袋,递给萧凛:“这里面有些银两和伤药,你们带着,路上用。”
萧凛接过锦袋,小心收好,又叮嘱南南:“你是哥哥,路上要照顾好冷儿和阿润、阿才,听姨母和崔姐姐的话,不许乱跑。”
南南用力点头:“凛哥放心!我会照顾好他们的!”
安排妥当后,萧凛和沈子瑜便带着两个随从,往西边的山里去了。石雯带着众人,继续往京城方向赶路。南南骑着小马,走在最前面,时不时回头看看,心里盼着萧凛和沈子瑜能早点找回寿礼,赶上他们。
走了大概一个时辰,路边出现了一个小茶馆。崔灿灿提议:“咱们歇会儿吧,孩子们也累了,喝杯茶再走。”石雯点头同意,带着众人走进茶馆。
茶馆不大,只有几张桌子,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见他们进来,连忙热情地招呼:“几位客官,里面坐!要喝些什么茶?我们这儿有龙井、碧螺春,还有自家炒的绿茶。”
“给我们来一壶龙井,再来几碟点心。”石雯说道。
老板应了声,转身去泡茶。南南、阿润和阿才找了张靠窗的桌子坐下,看着窗外的景色。窗外是一片农田,几个农夫正在田里插秧,动作麻利。阿润指着田里的农夫,对南南说:“南南,你看他们插秧好快啊,我爹说,插秧要趁天气好,不然秧苗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