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天际线 作品

第169章 人地皆存(第3页)

好在祝卿安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在这套主打大而全的图书之上,还另外总结精炼出来了一套简化版,它仅仅包括常见病灶的处理方法,还有一本用于启蒙的版本。

这东西当然是好东西,对比已经几百年没有什么改动,甚至于在一次次誊录之中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医理》,这套书简直就是福音。

当年主持编写《医理》的人大概也有千言万语想要写入书中。

但是一来当年的造纸术并未如同如今这般发达,二来当年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他们又多少带着一些各家学派的矜持,最终在妥协之中达成了那样的一份着作。

此刻时过境迁,许多药材的药效已然不同往日,《医理》便出现了许多的谬误之处。

不过它毕竟是当年合各家所长之物,多年来在官方层面没有任何改变动力的情况下,大家也就只能继续凑合着用了。

祝卿安和当年那些人相比有两个优势,一是他当年广招门徒,当时天下医学汇于一处,菖蒲虽然在当年未出一州之地,但是却见过了世上众多流派学说。

相比较当年只有几十名医者的队伍,他天然在见识上要广阔不少。

第二则是他只有一个人,自然是以他的理解为纲进行讲述,虽然这样少了几家学说相互借鉴的开明,但也多了一份逻辑上的自洽和完整。

再者因为祝卿安是以《医理》作为底子进行的编着,对于全天下绝大部分学《医理》的大夫来说,并不需要将自己的知识推倒重来。

但是问题也就在于此处,这套书一共二十一册,除开一册是用于启蒙的,一册是常见病灶的处理方法汇总,一册是培植草药之法,一册专门记录一些偏方之外,还有足足十七册。

即使如今的造纸术已经进步,但是也远未到可以让人面不改色的一次性购入如此厚重一套图书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