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天一凡 作品

第109章 旧事如刺(第2页)

萧承煦摇头,看着孩子们抢着爬上他的膝头,忽然觉得这简陋的茅屋比紫禁城更像家。“再住几日,”他轻声道,“让他们好好看看江南的春天。”

陆德宁听见了,停下手里的活计:“其实在哪都一样,只要一家人在一起。”

她走到萧承煦身边,替他擦掉脸上的米糕渣,“当年在这村里,日子虽苦,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心里是踏实的。

有回念安发烧,村里的郎中都束手无策,我抱着他在雨里走了半夜,摸到镇上的药铺,那时候就想着,只要他能好起来,我什么都愿意换。”

萧承煦握住她的手,这双手曾抚过他的伤,绣过他的衣,如今又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他忽然明白,那些在囚牢里支撑他活下去的,从来不是复仇的执念,而是这份藏在心底的牵挂。

傍晚时分,萧承煦学着沈文烬,铺开宣纸,画下这一屋的热闹。

画里,萧承煦抱着两个小的,陆德宁牵着三个大的,檐下的燕子正衔着泥筑巢,阳光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暖融融的。

他没有画过往的阴霾,也没有画未来的风雨。有些伤痕不必时时记起,就像有些温暖,会在往后的日子里,慢慢浸润每一个晨昏。

离开杏花村的那天,村里的人都来送行了。孩子们抱着村民给的野花,叽叽喳喳地挤在马车上,承安趴在车窗边,挥着小手跟小伙伴们告别。

萧承煦坐在陆德宁身边,看着她将念宁掉在地上的布老虎捡起来,拍掉灰尘。

“当年你带走的鸳鸯佩,还在吗?”他问。

陆德宁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来,正是那枚刻着“宁”字的鸳鸯佩,只是旁边还多了三枚更小的,样式简单,却是用铜片细细打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