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雷霆初动(第2页)
陆锦棠则坐镇正厅,一面审核李主事送来的草案,一面听取各方面的进展汇报。他深知,时间紧迫,皇帝要的是雷霆之势,容不得半点拖沓。
同时,他和礼部,吏部,兵部尚书打好招呼,让他们一个时辰内,给他一个从各个部门借调的人员名单,并说明其优点和被选中的理由。
正午时分,秋老虎晒得大家昏昏欲睡。
督察院院左都御史王纪捧着密旨踏入会极门时,檐角的铜铃正被秋风摇得发响。
半炷香之后,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周镳、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沈棨、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吴弘业,这三个分属不同衙门的官员,被各自的上司以“钦点差遣”为由,领着选拔出来的人员,一起进了督察院西侧的小院。
“周主事主管官员考成,沈员外掌舆图军籍,吴主事熟典章仪轨——三位各司其职,却要同办一案。”王纪将密旨副本推到三人面前,宣纸上“查办应天巡抚贪墨案”九个朱字洇着墨痕,“应天是财赋重地,巡抚李嵩在任三年,粮税短少三成,却报称‘水患连年’。圣意要查,却不能惊动地方,这便是调三位来的缘故。”
周镳先接过卷宗,指尖划过李嵩的履历——由礼部侍郎外任,吏部考语写着“才优干济”。他冷笑一声:“考语是吏部写的,如今要查,倒是我来审自已人的笔误?”他抬眼看向沈棨,“沈员外带多少人手?李嵩在京南有旧部,据说私兵养了三百。”
沈棨刚从甘北回来,甲胄上的霜气似还未褪。他从怀中摸出张腰牌,铜面刻着“缇骑”二字:“兵部调了二百五十名缇骑,都是从边军里挑的,带的是狼牙箭,穿的是软甲,扮成商贩随督察员走,每个地方两名缇骑,负责治安问题。”
他又转向吴弘业,“吴主事的差事最要紧——李嵩当年主持过江南乡试,门生故吏遍地,您得扮成奉旨巡查学政的官员,咱们的人才能借着‘核查生员籍册’的由头,去粮库、盐场查账。”
吴弘业素常只与祭文、仪注打交道,此刻捏着袖中的《大明集礼》,指节发白:“学政巡查要带典籍官、笔吏,还得备着祭孔的太牢礼器。我已让礼部库房支了十二副礼器,装在樟木箱里,箱底是空的,正好藏账册副本。”他顿了顿,“只是……李嵩若要验看印信?”